移至主內容

政府推廣環保葬 身後事選擇多元化

2020/11/19 12:00
1,862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NS:詠愛園樹葬區

標一:環保葬多元化 民眾接受度高

OS: 映入眼簾的漂亮園地與我們印象中的公園沒什麼兩樣,但你知道嗎?這其實是位於文山區富德公墓的詠愛園樹葬區,美麗的風景配上花草樹木與我們對墓園的印象相差甚遠。因此優美的環境也使得近年來民眾對於環保葬的接受度逐漸提升。

民眾 高先生:「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方式,比較減少對於我們地球環境的負擔」

標二:成長幅度慢 傳統觀念轉變不易

OS:根據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的資料顯示,環保葬的參加人數每年都有成長,不過增長的幅度都不超過1000人。為了提升環保葬的參加人數,殯管處也透過文宣、站牌或是公車廣告等方式宣傳,但仍有不少人對於環保葬的不立碑、不記名的做法還是有所顧慮。

臺北市殯葬處副處長 王文秀:「他(民眾)沒有辦法習慣這種完全不知道他家屬葬在哪裡的感覺。而且可能無法祭拜或著是說沒有踏實的感覺,沒有安全感。怕找不到根那種感覺。」

OS:另外有禮儀師也提出民眾不選擇的原因與歷年來台灣的掃墓習俗有關。

禮儀師 黃建寶:「很多家屬還是會以火化入塔或土葬的原因是因為一般我們火化,火化完入塔,他們會有一個追思的地方,因為台灣這邊有一個慎終追遠的習慣。」

標三:無論傳統與環保 緬懷精神不變

OS:談論死亡的議題不應該再是禁忌,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身後事都有權利替自己做主,而能夠減少環境負擔的環保葬也是另一個選擇。

(記者謝承軒 李柏翰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