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巷弄間的記憶 華華理髮廳堅守傳統技藝

2021/07/24 22:22
9,176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陳卓希金城報導】金城鎮浯江街上,有一家招牌配色鮮明、復古,店面為藍綠色的「華華理髮廳」,散發濃濃古早風情,多數在地民眾,尤以六、七年級生及更年長一輩,對這家理髮廳皆充滿印象和回憶,但如今,隨各式髮廊、美髮業興盛,僅剩下少部分民眾會定期光顧。

照片

華華理髮廳散發濃濃復古味,室內設備皆為舊式,理髮椅、理髮用品、電扇,甚至保有映像管電視。 圖/陳卓希攝

「這家店開了43年又8個月,是以前跟別人合伙開的。」穿著南洋風襯衫、理著小平頭的老闆林壬華,躺在極具年代感的理髮椅上回憶往事。理髮廳內空間不大,擺著四張舊式理髮椅,拉起和放下時會發出喀喀聲響;椅前的梳妝台和鏡子皆為黃褐色系,擺滿梳子、剪刀、刮刀、吹風機和各種瓶瓶罐罐,唯有老闆能輕鬆從中找出要使用的工具。整家店至67年創店以來,都保持著相同樣貌,僅用來洗頭的水槽,由石頭製改為不鏽鋼。

不僅店面和裝潢依舊,理髮廳內也還保有諸多已經絕版、被世代淘汰的器材。如超過50年歷史的光美牌吹風機,鐵製機身、木製握把,內部為實心、裝有用以導熱的「土陶」,現在插電仍可使用,出風聲較大、會散發「燃燒」氣味。另外,還有各式早期使用的刮刀、剃刀、刮屑刀(刮頭皮屑)、已絕版的嬰兒圖案罐裝爽身粉、自製馬毛和植物搧髮器,用以搧掉將脖子和肩上殘留頭髮。每項物品動輒超過30、40年歷史,適合想「考古」人前來尋寶。

照片

至少有50年歷史的加熱式吹風機,機身佈滿繡漬,雖然可以被洗掉,但老闆希望保持現狀,才能展現歷史的痕跡。 圖/陳卓希攝

現在理髮廳只剩林壬華打理,近65歲的他仍身體硬朗,且頗有個人獨到魅力,講話慢條斯理但能言善道,店內滿屋子的證書和獎狀,都是他的成就和人生軌跡。他年輕時就拜師學藝、當打雜小弟,出師後與同行夥伴創立「華華理髮廳」,至今剩他仍堅守著老手藝,「我理頭髮理了一輩子,跟我同批的有人退休了,有人受傷不能做了,也有人已經往生了。」

照片

老闆林壬華手拿的「火鉗」為燙髮工具,超過40年歷史,可作為古早吹風機,早期會將火鉗燒熱後、降溫,用以夾乾頭髮,也可做造型。 圖/陳卓希攝

回憶往事,林壬華最感念的是與顧客間的情誼。他分享,早前金門的軍人和學生很多,不僅軍人要剃髮,到部隊一次動輒,學生也有髮禁,髮長不得超過耳下,約兩個禮拜就要修剪一次,他因而笑說自己的專長是理平頭和「鋼盔頭」。當時,有位士官長是理髮店常客,常常連早餐都沒吃就跑來光顧,「但我們那時候年輕、睡比較晚,就晚開店。」林壬華大笑說,結果讓士官長白跑了四趟,開店後,士官長就用如哥們、兄弟間的打鬧模式「問候」他們一番。

林壬華回憶時總不自覺微笑、感嘆,因店內生意和人流,已難回到過往水準,再加上現在遇上疫情,生意更是直直落。理髮業的傳統技藝逐漸失傳,因為市場競爭弱,沒人願意繼承。不過,林壬華倒是看得很開,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能持續堅守師傅老手藝,與這家店的滿滿回憶。

照片

老闆熟練地拿起剪刀、梳子,模擬剪髮技巧。老手藝中,剪髮只能動手腕,早期師傅會在他們手臂放上水杯、作為訓練,確保剪髮過程手臂完全不亂動。 圖/陳卓希攝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