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鞦韆計時器引討論 家長認為應從溝通做起
北市盪鞦韆從國慶連假開始三分鐘計時器的試辦期,先在六大公園裝設此設施,希望讓小孩學習到分享及減少一直以來的排隊糾紛,若此設施在試辦期間成效良好,將會考慮擴大設施,但此設施也同時引起了許多的關注與討論。
日前「友善限時分享方案」是市府在試辦期間為了輔導小孩使用計時器所推出的方案,先從大安森林、青年、南港、前港、碧湖公園、花博公園美術園區開始,但在試辦期間引起了許多的討論,像是有家長認為孩子應從溝通來學習分享鞦韆,而在北市有設置盪鞦韆的公園不到一成的狀況下,設置計時器也被懷疑是否成為治標不治本的政策。台北市議員 黃郁芬表示:
「為什麼盪鞦韆會需要計時器,就是因為想要去玩盪鞦韆的小朋友很多,但是實際上台北市的所有公園裡面,所擁有的盪鞦韆並沒有那麼多,應該要能從根本去解決問題,就是供需不平衡。盪鞦韆限時這一整件事情,從這個脈絡來看,就知道完全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政策,所以我們如何根本性的去解決這個狀況,台北市政府應該去盤點現在台北市的所有公園的空間,去改建的公園有哪些,那在所有要改建的公園,是不是有機會有足夠的符合空間需求的地方,要去有意識地多增加盪鞦韆。如果說要學習分享,是來自於同理心、將心比心、溝通、協商,還是來自於一個硬性規定。」
在試辦期過後,家長也有許多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計時器要再增加使用說明,讓小孩更能理解計時的真正功能,或者要把鈴聲改成音樂,效果會更好,但大多民眾都認為以小孩自身溝通的方式來學習分享意義會更大。家長表示:
「我覺得重點不是有沒有學到分享,重點是怎麼學到,可是那個被迫得跟主動願意去分享是很不一樣。」
在孩子正值學習階段的時期,公園也許可以變成不只是遊玩的場所,也可以是學會溝通的教室,不管是通過哪種方式,都應該加以細心指導才能體現分享的美德。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邱 芊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