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中心透過影像 呈現台灣的模樣與文化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整理出館內以及台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作品,並舉辦一個「台灣的模樣」特展,透過這些不同世代的台灣攝影師所拍攝的照片,呈現了台灣二十世紀至今,橫跨了百年的地貌風景、人文日常,也從鏡頭裡記錄下屬於台灣的文化。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在台北館第二檔期的展覽「台灣的模樣」,試著透過純影像,讓大眾來理解作品背後想表達屬於台灣的日常以及歷史文化,策展人黃建亮將展覽分為四個脈絡來整合台灣的模樣,透過不同的鏡頭視角,呈現出台灣在二十世紀至今的地貌風景、風俗信仰、日常生活以及台灣人經歷過的歷史痕跡,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灣的模樣」特展導覽員白哲表示:
「台灣的模樣其實策展人選取了他四個主題,所謂的所在、日常然後儀式跟走過,他就是從歸類這四個主題來切入,因為其實照片的內容、主題是會互相交涉、重疊的,他一開始是比較從一個環境的景觀,包含玉山,然後再來我們的蘭嶼,到我們自然花蓮、玉里的風景,從風景地貌切入到人為的歷史發展。」
此展覽透過四個鏡頭面向來切入台灣的文化,白哲認為這些作品都可以讓民眾一同來反思台灣歷史的演變,或者是讓前來觀影的民眾在看完展覽之後,對於身為台灣人以及所在的這片土地上,都有著一種只有台灣人自己才知道的台灣味,白哲表示:
「那這個展覽本身帶給觀者的閱讀其實是開放性的,不管說你觀看展覽所體會到的,對於歷史還有殖民甚至說西方技術的引進、傳播的引進有所反思,還是說像是我們進入不同展間,會勾起我們時代的回憶,透過這樣子的一個展覽的呈現,那有一個他論述的架構,至於大家可以得到什麼,就看每個觀者來這邊走過、觀影、閱讀,然後有自己的收穫。」
不論是台灣獨特的地貌風景或是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造就台灣人的日常文化,過去發生的一點一滴都是孕育這片土地最豐沛的養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嘗試透過不同層面的影像作品去建構出台灣的模樣,讓前來觀影的民眾對於他們身處的這片領土更能有所了解。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王子菱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