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博物館推永續年夜飯 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臺灣博物館舉辦「永續年夜飯」特展,目的在於探討台灣年夜飯的傳統習俗,其實背後有許多破壞環境平衡的問題是大眾需要去了解及反思的,透過不同民族的節慶飲食,再進而探討食材的生產,希望大家一同來省思節慶餐桌與生態之間的關係。
台灣擁有許多不同的族群文化,但無論是哪一個族群,年夜飯都是代表著家族成員正在此刻相聚著,從古至今也都延續著這個餐桌文化,但其實大魚大肉的年菜也在無形之中造成了許多環境與社會的問題,台灣博物館透過特展,將永續年夜飯的這個想法傳達出去,也鼓勵大眾能夠共同來參與永續餐桌的概念,國立臺灣博物館「永續年夜飯」策展人方慧詩表示:
「我們希望觀眾在這個年節期間,可能從食物的面向去更了解環境議題,尤其是去發掘我們年菜、年夜飯後面這些菜餚背後的故事,因為其實我們的餐桌都是生態系的一個延伸,也就是能夠發掘背後的故事,就其實發現我們目前有一些飲食偏好或習慣,可能是有一點點問題或是可能需要注意的。」
方慧詩鼓勵民眾去思考傳統文化以及永續環保這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因此透過食材的生產過程以及食材背後可能會製造許多塑膠、廚餘、碳足跡等等破壞環境生態的平衡,讓大家了解到年夜飯這個飲食文化應該要慢慢往環境友善的概念邁進,並且要有共同為了保護台灣這片土地而努力的意識存在,方慧詩表示:
「我覺得傳統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因為在我們這個特展主題一的單元其實我們就有介紹不同族群的節慶的飲食跟背後的文化,那到後面我們介紹了在這幾十年來台灣食物系統的變化,食物生產系統的變化。其實我們這個展覽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去思考這一點,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東西就會成為二、三十年後人們的傳統,所以是希望大家可以從現在的餐桌開始去進行,不管是改造或反思。」
傳統習俗是能夠凝聚民族意識不可或缺的元素,方慧詩認為如果能將環保議題融入,試著去改造年菜或是儘量選用友善環境的食材,這樣不僅可以大大的減少對於土地的負擔以及傷害,更能夠讓傳統文化有了更好、更創新的繼承。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王子菱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