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上放著一籃籃的新鮮梅子,各地的人們陸續前來參與手作課程,這裡是三小市集,也是創辦人李宜倩與團隊畢業製作「三小棟計劃」的延伸,每個星期日上午,市集會邀請農友們帶著自己所種植的蔬果,擺上攤位販售,提供一個空間讓農友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
三小市集負責人李宜倩希望可以推動雲林的友善耕種的農業,讓更多人認識食材背後的故事,所以才成立這個三小市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希望推廣食農,在市集,對農夫來說,其實是一個可以面對到消費者,一個門檻比較低的平台,那是可以經營自己,更認識消費者的需求,驅動他栽培的動力。另外,農夫市集在每個禮拜天的原因就是因為希望讓更多人可以養成一個習慣,知道禮拜天來這邊,就可以買到新鮮的、有機的、友善的食材。
以行動協助農友 打造友耕循環
三小市集代表著小人物、小土地、小滿足的精神,深入雲林農業推動有機耕作和食農教育,為了鼓勵農業轉型,三小市集向農民收購蔬果,製成果乾、梅子醋等加工品販售,解決因沒有噴灑農藥而外觀較不美觀的蔬果賣不出去的問題。
食農就是大家以後在看食材的時候,不會只在看他好不好吃,而是去想他跟生活可以有什麼樣更多的連結,農夫其實也很像在創業,所以其實驅動友善耕種這件事情,比較小型的生產者,他想要有一個差異化,當然也是對環境友善,甚至可以得到更多在意這個的消費者的認同,其實友善耕種會是他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
三小市集攤友高聖峰認為三小市集比較特別的,在於本身其實要在鄉村包含不是所謂的主流都市裡面要做推廣,甚至是販售這樣的一個有機,甚至是友善的東西,其實是不容易,他不只是單純販售,他還去理解每一樣東西可以給來的消費者有什麼樣的體驗,而不是單純租個場地,讓攤友來進駐這麼簡單,所以必須深入每一個攤友去進而連結,包含三小市集自己也有推廣所謂的雲林食通信這樣的刊物,就是真正的把這些市集所推廣的背後價值拉出來。
結合多元管道 幫助農友增加收益
三小市集支持在地生產,集結友善耕作的農家、人道飼養畜牧者,以及採用在地食材做原料的加工者,透過市集、電商、企業合作和開設實體店面「三小食育基地」等方式銷售農產品,讓農友直接與生產者合作、提高他們的收益。
其實開設店面跟電商,像禮拜天就只有市集,所以才會在雲林有開設一個實體的門市,這是每天都有營業的,電商的話就是24小時都可以下單,他們也建置了很完整的客服系統跟出貨的流程,所以其實做這些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加深,怎麼樣維繫消費者跟生產者之間的關係,就是要提供完整的服務,才有找到本身的價值。
三小市集不僅為土地永續盡一份力,也讓更多人知道農友耕作背後的艱辛,希望透過市集的力量,打造友善的環境,持續發掘雲林農業的可能性。
淡江新聞 陳芝淇 李若慈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