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遇見藝術,會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由12組藝術家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共同展出「超限社會」,探討科技的存在,是正向的啟發,還是負向的發展?而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麼,進行觀測或覺察?
《如果登月失敗》是展場中十分特別的作品,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學生與老師共同進入到法蘭西絲卡.帕內塔、哈爾西.布根地兩位作家打造的舒適空間,在七零年代風格的客廳裡,看一段陳年的新聞影像。
「怎麼跟我理解的阿波羅登月的歷史不一樣?」「老師,這個新聞確定是對的嗎?」「桌上報紙裡的登月內容好像有點怪怪的,這是藝術家自己做的報紙嗎?」於是師生們在現場開啟一場查閱史實,拚整各方訊息的資料戰。
原來,藝術家透過剪輯美國總統尼克森發表阿波羅登月的演說,製造一段看似真實的假新聞,在這個被設定好的空間環境中,是否能開始觀察,思考每天接收的媒體輸入,都是「真」的嗎?
當演算法、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或元宇宙進入到生活中時,技術帶來的便利,是否也將淹沒我們的判斷與知覺?是這次位於空總的(C-LAB)的「超限社會」,帶給我們的思辨刺激與啟發。
「今天的展覽很有趣,一直要動腦的感覺!」、「看完之後,我會一直去想我們是不是都各種技術騙過去了!」
面對社會對高科技的極速追求,倫理、政府、科技的界線與角色,是否也將變得模糊不清,透過一連串作品的觀察與思考,學學實驗教育機構的同學們在空總度過了一個充實的下午,也期許日後,能帶著更細緻的觀察和辨析,幻化於創作中。
關於【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教育機構】
台灣第一所針對 10-12 年級高中生,結合藝術設計、影視音樂、人文思辨、表演傳播、美感教育等多元跨域、適性學習的「學學實驗教育機構」,曾榮獲「親子天下創新100」和「遠見天下文化基金會 未來教育」雙項肯定台灣最創新的學校之一。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