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教師團隊很重視產學合作。例如像是平面設計課、服裝課程,今年與台北時裝週合作。品牌行銷課程則會帶學生至 Ikea、職人品牌與創業家面對面交流。
而本學期的音樂課,再度與 量子影創 (錄音室) 合作,此次的課堂任務是每位同學需要進行動畫配音,配合高一必修音樂課的期末作業,製作個人音樂,作為完整的作品呈現。
一開始,工作室總監向同學們介紹影創界的工作生態,說明聲音製作相關工作,如剪輯、配音、特效、混音等。同時也耐心解說完整的隔音,及音響配備如何影響作品呈現。這些經驗談開拓了同學們對於聲音製作的視野,探索聲音藝術的更多可能性。
緊接著就輪到同學們的重頭戲了,同學們事前選定故事文稿,經過一番練習之後,終於要正式進入錄音室為角色配音。有些同學選擇獨白故事,有些則是兩兩一組的對話故事。每個人輪流進到錄音室,其他人則是待在剪輯播放室,一邊待命練習,一邊也聆聽配音中的輸出聲音。
運用聲音的變化,成就一個角色的故事形象,像是Amanda 同學反思提到:「其實錄音的時候,不用緊張,因為當你進到錄音室時,你就是那個角色,不再是你自己。」
同學們除了學會如何操作麥克風和設備,也發現不同面向的自己。進到了配音素材的動漫角色中,從本來低沉的男生轉換成高亢的蘿莉少女聲,抑或是從細緻溫柔的女聲,化為充滿陰森及毫無情緒的神祕嗓音。
每個音頻,每個節奏,有同學配合得恰到好處,也有人將此體驗視為一種相當特別的樂趣。錄音室的老師和同學說:「好玩就好!」也希望同學能藉由這次的機會,學會如何放得更開,並且接受自己獨特的嗓音。
高一的 Poror 提及:「經過這次的體驗,我更加佩服配音員的專業,輕鬆地控制音調、語氣、節奏、速度,讓嘴形完美搭配著動畫角色的形象。太厲害了!」
經過這次的錄音室的參訪體驗,我們也更加認識藝術的多樣性,不僅是表演藝術或是後製音樂製作,同學們的體驗都為自己啟蒙不同的思維及未來選擇。
關於【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教育機構】
台灣第一所針對 10-12 年級高中生,結合藝術設計、影視音樂、人文思辨、表演傳播、美感教育等多元跨域、適性學習的「學學實驗教育機構」,曾榮獲「親子天下創新100」和「遠見天下文化基金會 未來教育」雙項肯定台灣最創新的學校之一。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