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公墓台 灣最早的墓葬群與現代城市共存?
2024-11-27
小小解說員傳承地方歷史文化~走讀大里杙老街
2024-11-27
一堂零浪費的手作課程_創意手工皂與自然的結合
2024-11-27
桃園市三界爺文化發展協會見學参訪-美麗邂逅
2024-11-26
燦爛潔牙從齒開始 口腔照護你我同行
2024-11-26
美,就在我們生活中
2024-11-26
傳承陶瓷修復技藝 鶯歌匠師賦予老物件新生
2024-11-26
毀損的模型先別丟!模型修復師讓模型重獲新生
2024-11-26
百年粧佛工藝 陳宗蔚擔負傳承重任
2024-11-24
青年探索文化根源 藝術節續寫新埔故事
2024-11-25
枋寮郵局外花圃裂縫擴大,居民憂心呼籲儘速處理
2024-11-22
當代藝術家楊仟慧《多維宇宙》個展~在藝術中看見自己,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2024-11-25
要怎麼幫毒癮者把想吸毒的慾望轉移?
2024-11-21
玄門山心繫弱勢 捐贈300箱普渡物資溫暖彰化家扶
2024-11-21
啟動綠能照護撒布優-綠飲食- 社區共餐菜園
2024-11-21
在地的守護神 從大塘伯公看居民的凝聚力
2024-11-21
貓·領事館 還給浪貓一個家
2024-11-21
滑板新地 中正板場活力四射
2024-11-21
桃園市落實心理健康_反毒 愛生命園遊會精彩登場
2024-11-22
社團任務 請支援
2024-11-22
大塘伯公的保佑-種出賦梅米來
2024-11-21
訪問 - 台灣人權促進會(遠洋漁工議題)
2024-11-22
戰爭下的日常:現今的以色列與台灣的連結
2024-11-22
打擊非法走私 陪伴合法寵物-2024寵物用品博覽會
2024-11-24
風災後的守護力量 市民齊心清理公園
2024-11-23
要怎麼幫毒癮者把想吸毒的慾望轉移?
2024-11-21
打擊非法走私 陪伴合法寵物-2024寵物用品博覽會
2024-11-24
當代藝術家楊仟慧《多維宇宙》個展~在藝術中看見自己,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2024-11-25
定期洗牙避免牙結石與口腔潰瘍風險 醫師建議半年定期洗牙
2024-11-25
劉金獅回憶錄(目睹了二二八事件的血腥屠殺)由張文隆訪談記錄
2024-11-24
王建煊賣屋助弱勢 募款奔走高齡租屋市場
2024-11-26
戰爭下的日常:現今的以色列與台灣的連結
2024-11-22
風災後的守護力量 市民齊心清理公園
2024-11-23
吟唱台語唐詩韻 經典共學親子情
2024-11-24
為什麼公家展場不得有交易行為 探討
2024-11-23
艋舺宮廟慶風華 剝皮寮老街再活化
2024-11-22
走讀曾文溪--從斷層到古橋,看見土地的故事
2024-11-25
在地的守護神 從大塘伯公看居民的凝聚力
2024-11-21
以花藝豐富生命 提高美學視野
2024-11-21
玄門山心繫弱勢 捐贈300箱普渡物資溫暖彰化家扶
2024-11-21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體會古早味本身就是件有趣的事情,但如何吸引他人的眼光,就未必是所有展都做得到的事。
影片中顯示出許多丹麥古早的生活方式、語言或是休閒等,其中展裡還會有古代表演、武器等,真實和動態性的表演反而更能完全吸引遊客的注意力,台灣也有許多文化、景點等都是很值得他人去專注和欣賞的,但往往呈現的方式都偏靜態式,當下欣賞也許能有印象,但時間一久是否就容易被人遺忘,丹麥的動態體會古早味我覺得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用這樣的方式重現古時的生活對政府而言也許會產生龐大的經費預算,然,我認為他們不僅努力的保存的自己的文化,更可以從他們的神情了解他們對自己文化的尊敬與驕傲。他們的熱情也許就是使後代對於文化感到好奇的原因吧!
我認為,現在許多國家的人民對於傳統的不了解常常使人感到不勝唏噓,後代對於昔日的種種視之糞土,並且對於文化的保存亦無太多熱忱。
對於目前我國保存文化的方式,尚未無法像丹麥般精湛,然而,在許多地區中,仍然可以看到不同族群正為文化保存盡一份心力,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政策鼓勵他們,使我們也像丹麥般:對自己感到驕傲。
這部影片讓人看了都會想要去體驗那古早的生活,並不是靜態的展示物品,而是非常真實的身歷其境,台灣雖然也有很多古物,但常常靜態擺設好像真的離我們很遙遠的感覺,希望有一天台灣若也能出現一個類似於丹麥的台灣農村古早味,我想也會有大批商機,且又能推廣台灣傳統的文化的完整園區,應該會很棒。
此種活的博物館,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透過直接地參與古時候人們的生活,更能實地了解當時的風土民情,不像一般的博物館,僅能從
文字或圖畫影像來傳遞資訊。
在台灣也許許多值得令人探訪的懷舊文化,像是影片中提及的農和眷村文化,這些都是自己很想親身體驗的,欲透過類似的活動參與,了解不同時代的生活環境,除可拓展自身視野,進而將類似經驗在之後老人服務當中,與長者共同創造有生命情懷的故事呢!
對於丹麥建造出如此有商機及令人回味的古早味博物館,相較於台灣而言,本身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族群,舉凡中華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等,其實更有條件規劃如丹麥般「活的博物館」,玩出不同且趣味十足的文化體驗,想必會為這美麗的小島掀起一陣濃厚的文化氣息風潮,不禁令人期待。
在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人與環境(或是自然)互動間彼此相互依存,卻又衝突不斷。這讓人不自覺疑惑,當人類一心想擺脫傳統的生活,往更舒適、安穩且便利的生活邁進時,卻又開始懷念著古早的傳統生活,這當中存在甚麼意義呢?
這個"活的博物館"
不僅讓人回到最原始最初的生活
人在情境中
也讓人心靈感到相當平靜
古人生活還原,成了另一種商機也是一種聰明的思考方式
同時為丹麥宣傳了中世紀農村的生活
這種古早味讓人懷念我想也相當的適合老人回味此種生活
或許台灣也可以試著建立一個小部落讓台灣人體驗此種生活
一定會相當的有趣
考古研究和仿古時代的生活模式真讓人覺得很棒。
我常聽說在科技進步的時代,讓我們有很多衝突。
科技帶來便利卻也讓人跟人之間更疏離。
明明就在同一張桌子吃飯卻每個人都在低頭用手機按讚,
使我覺得這仿古時代生活'讓人不僅能從書上看到,更能實際演練的方式相當有趣。
前陣子聽到新聞說一句話:「不要忘了初衷」
常讓我想起祖先,當人類不斷的演變和進步,究竟是好或者是壞?
當科技帶來天候的破壞,都讓我在省思這些問題。
使我想分享司馬庫斯,一個上帝的部落(泰雅族)
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保有環境的保護,這些後面所堅持的信念都讓我深深著迷。
在台灣如果也能仿造這樣的方式,我想會有更多人能體會以前的辛苦,更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豐富資源。
台灣的多元族群,我們本身就可以擁有多元文化,雖然我們擁有這麼多的資源,但要如何將其資源發揮到最大效能是重要的。
文化的保存,不僅讓國外人士認識台灣帶動觀光經濟,更可以我們國人更加認識自己的國家文化。
剛看到活的博物館的介紹的時候,覺得非常驚奇有趣,還想像是否有機會能到那裡去體驗古早生活,不過其實在台灣,也有很多值得體驗了解的傳統文化。
文化的多元性也是台灣的特色,如何善加利用這樣的特色來發展台灣的文化及觀光還需靠台灣的創意及行動力,來營造出有趣又充實的文化饗宴。
台灣人太過於崇拜西洋文化,積極努力學習模仿,反而忽略掉台灣本身所擁有的本質。許多傳統文化正面臨失傳的命運,因為學習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應鼓勵傳統文化的傳承,讓優良文化得以世代相傳。
曾有調查顯示99年來台的觀光客,64%是受台灣「民情風俗文化和歷史文物」吸引而來,而去年一整年,觀光服務也為台灣賺進87億美元的外匯收入;因此,將懷舊變成新亮點並結合五感體驗的創意旅行,相信是值得一試的作法,可以讓人回到物質雖不富裕,心靈卻是單純豐富的時代,也希望能間接保存一些即將消失的技藝與建築,讓我們與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擁有一樣美好的記憶...
在最後面,有提到著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族群,有著各式各樣精采的文化以及建築。在這段影片中,我相信會給予台灣許多想要或是正在推動文化創意的我們許多的省思及想法,來保留台灣特有的文化,並透過這些想法繼續傳承到下一代以及更多的人們,讓外國的遊客來到台灣時,會是更驚豔的。讓他們永遠記得台灣是個寶島~Formosa~。
影片裡的丹麥的農村博物館非常特別,全部都是以前老時代的設計。建築是以前的,衣服也是以前的,生活上用的東西也是以前的,大家要說話時,也要用以前的話來溝通,真的很特別,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感覺。尤其是,在這個農村博物館,可以看到古時候的丹麥人的生活方式,有古時候的服裝;也能夠看到他們的跳舞表演;古時候的騎馬比賽和古時候的許多種活動,在我們現在的生活裡面,這些沒有辦法看到,只有在丹麥的農村博物館才能看到。現在的人,也可以穿上古時候丹麥人的衣服,跟大家一起體驗古時候丹麥人的生活,這樣的想法很好。我很想去丹麥的農村博物,在那裏變成古時候的丹麥人,住在農村生活看看,不要用電腦,不要看電視,不要開車,這樣的簡單生活,我覺得很有趣。
丹麥這種想法真有趣!雖然叫做農村博物館,但是好像是一個生活在現代的古代農村。我最驚訝的是裡面的人都是志工,而且大家生活在那裡,吃的東西、用的東西、玩的東西、做的事情,通通跟中世紀一樣。報導也有提到,裡面生活的一切不是隨便做的,都有經過研究文獻支持,是有經過「考據」的(這是看這篇報導新學的詞)。除了建築、活動之外,志工也有戲劇演出,劇中加入許多當時生活的東西,讓人更清楚當時的生活,看了就感覺自己在歷史裡面。這樣的做法,我覺得不只發光了歷史,也帶來了觀光,可以說是一魚兩吃。
說到這裡,我想到台灣的一些博物館,其實都有這樣的想法,像是中影文化村,還有演賽德克巴萊的那個地方,但是他們好像沒有這麼「考據」,建築物很像,有很多文字的介紹,但是缺少一些體驗的活動,參觀的人沒有融入的感覺,裡面的人也不像丹麥的志工這麼投入。我覺得他們可以更用心,用心一定會更好。其實我覺得台灣這種的文化資源很多,像是原住民文化和農村文化,如果計劃得好,好好利用,加入現代的科技,一定會很吸引人。
提到古早味,就會想到雜貨店、彈珠汽水之類的。我原本以為丹麥也有類似的東西,結果看了影片之後,原來他們更『古』早味!有趣的農村生活,還有戲劇演出,讓人著迷!也許他們國家歷史悠久是一個優勢,但我們台灣的多元文化要玩古早味也是很有看頭的,只是他們與商業結合,又和研究成果合併方面,做的很成功。很值得我們學習。
歐洲文化,一直以來都有它的獨到之處,看到這個農村博物館,更讓人想去丹麥,近身體驗一下歐洲的文化之美。中古世紀的歐洲,常是許多小說的背景題材,看到這些復古的農村場景,就讓人想到中古世紀的歐洲生活。丹麥的農村博物館提供給人們另一個休憩的選擇,也讓它們的文化得以永久保存。
看到這則報導之後,讓我好想去這個博物館,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有趣。有復古的戲劇、農村的生活、古早的語言,種種的一切超越了時空的藩籬。其實,台灣也是一個多元文化之地,要是我們也能把我們的傳統文化結合觀光或是實際體驗,那相信我們也能創造出一個異於丹麥的特殊博物館。
體驗這些文化,花錢去過古代生活,對一些人來講或許是有趣,充實人生,親身體驗很值得等。但對我來講是做作,花錢做這些事,然後到處宣傳,好像很站在文化尖峰,感覺是一些有錢有賢者想要炫耀自己的高尚不一樣而做的行為,我真的覺得很奇怪,花大錢去製造這些並不是不好,但怪的是,還要特別花錢去過這種古代比較艱辛的生活,這點我就不了解了!
直接從日常生活中去體驗是了解一個文化或生活型態的很好方法,丹麥的小小農村發指出體驗中古世紀的生活博物館,不再是陳列古物和介紹,取而代之的是邀請遊客親自參與其中,讓大家從參與中了解這些文化。整個社區成了”活的博物館”,那個時代的生活真實呈現在眼前,參與其中可以讓人更有印象,讓人能有更深的體會與感動!結合生活.歷史文創.研究與商業是很棒的,同時獲取各方資源也可以達到更多效用,也能比傳統的博物館更有體會感受。台灣絕對也是有這方面的條件,台灣的多元文化是個很好的出發點,只要多用點心經營規劃,是有機會打造出像丹麥般這麼棒的復古懷舊博物館村的!像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眷村…等等,都是可以有很棒發展的傳統文化,在現代開始風行於懷舊的時候,一定會有很不錯的發展和產業的帶動,也是個增加我們對自身文化認知的好機會。
這個博物館讓我有一種感覺
其實博物館也可以很有活力
不像是一般的博物館
大家都只是走走看看而已
還可以親身經歷古早時代的生活
可以有不一樣的感覺
讓人直接親身體驗比起只有用眼睛看 總是好的太多
這個博物館讓我有一種感覺
其實博物館也可以很有活力
不像是一般的博物館
大家都只是走走看看而已
還可以親身經歷古早時代的生活
可以有不一樣的感覺
博物館給人的感覺總是冷清清的
如果把傳統的博物館都改造成丹麥這樣子般的博物館
感覺應該好多吧
以臺灣的條件來說這不是沒能力
只是要看有沒組織願意投入資源、進行研究
去年去過三地門由原住民作導遊解說、觀賞他們的表演
與之比較下,差的可能只有真實感
也許這種體驗與在博物館的靜物觀賞比較得花上更多資源
可是能吸引更多觀賞者並引起他們對此更多的興趣不是博物館真正設立的目的嗎?
讓遊客身歷其境,比靜態的解說與展示有效也有趣多了。不但讓遊客可以經由自己學著去做,而有深刻的印象,真的達到傳達的效果,並且讓遊客喜歡上他們所展示的主題──古早的丹麥文化。
這實在是一個以最低成本達到最高效率以及趣味的創意。
把一千多年前的生活模式真真實實的成現在21世紀,這個想法真是太有趣了! 這就好像坐了時光機回到那個時代的生活。如果我們也有一坐體驗村我想應該會很有意思。把民初古色古香的園林建築文化,或者是農村生活複製出來讓學生體驗,肯定可以激發他們很多想法,可以探討社會的變遷的因素,或者是對科技的反思。如果可以把中國各個朝代考究出來也很有意思,像是宋朝的夜市,唐代的詩人生活,這樣也許學生學歷史會覺得有趣多。一切都很值得體驗!
說實話,台灣博物館的數量或許給不輸北歐,尤其在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之下,許多小型的社區也擁有自己的博物館。但是台灣的博物館幾乎都是以傳統型式為大宗(大部分都是靜態呈列),缺乏導覽和互動性,久而久之便成了蚊子館。我認為博物館的存在就是要讓民眾有興趣去參觀並且藉此達到傳播知識給一般大眾的目的。影片中的博物館便確實的做到了這一點,除此之外,還成功的復興了一個小鎮的商機,不僅僅只是一種知識的傳承而已。
生活中處處都是商機,不過能將商機與歷史文化充分的做結合不僅能夠賺錢也有教育的功能,影片中的博物館,以互動式的方式展示歷史,讓大眾親身體驗過去生活,透過身歷其境瞭解歷史,我想應該更能瞭解過去人類生活的型態,得到的心得與自我省思也會較參觀傳統的博物館(僅能看不能碰)更為深刻吧,好比在生活中實作經驗遠比從課本內容學到的知識來的印象深刻,更加發人省思。如果台灣有朝一日也能有如此特別的博物館,提供人們類似的體驗機會(例如:體驗原住民在日治時期的生活或是清領時期的漢人生活...),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現在的生活,也許在這經濟發展停滯、快樂指數不高的台灣,我們會看到美好的一面而且更加愛惜我們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好比現有的自由與民主、性別平等、好的物質生活等。
生活中處處都是商機,不過能將商機與歷史文化充分的做結合不僅能夠營利也有教育的功能,影片中的博物館,以互動式的形式展示歷史,讓大眾親身體驗過去生活,透過身歷其境瞭解歷史,我想應該更能瞭解過去人類生活的型態,並且相較於傳統的博物館(僅能看不能處碰)得到的心得與自我的省思也會較為深刻吧,好比生活中的實作經驗遠比從課本內容學到的知識來的印象深刻,更加發人省思。
懷舊活動把歷史作為商機,在許多人口高齡化國家是一門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芬蘭土庫市的1950年代農業博物館不僅完整呈現了當年的農村風光,還可以讓護士們參觀,讓他們能培養更多的同理心去對待老人、丹麥南部的15世紀農村博物館將古人生活化作商機,帶領遊客穿梭時空回到15世紀體會當時的市集生活、挪威南部一間兩百多年歷史的玻璃藝術工廠運用傳統式工藝群聚式的經營模式,靠著創造力和用心的態度,可以讓民眾近距離感受生產過程。這些博物館盡可能真實還原了古早的生活模式,因而被稱作是「活的博物館」,可以去聽、去看、去聞甚至是去碰觸,使得博物館所帶給人的一切不只是單純的記憶,而是一種可以內化的特殊生活體驗。帶著老人一起走訪這些「活的博物館」,不僅帶領老人們回到過去的年輕歲月,也讓我們這些年輕一輩更能了解老人過去的生活經驗。台灣其實也有很多類似的農村博物館、眷村博物館或是客家博物館,但這些博物館的實質效用看起來其實很有限,如果來的人只抱持著走馬看花的觀光心態來看一看,而政府也沒有好好利用這些博物館資源去教導民眾,那麼這些博物館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堆花大錢蓋的蚊子館罷了。
從影片中可以發現”懷舊”確實是現在的一大商機,但要如何將硬梆梆的過去記憶活在現代又是ㄧ門課題,從影片中可以發現挪威,他們站在前去觀光的旅客的角色,替他們設計坐位,還有實際操作等等,讓原本可能只是死氣沉沉看著發黃照片或一台老的幾乎動不了的機器的無聊參觀變得生動有趣,反觀台灣,這樣的懷舊產業,不是沒有,而是用了多少心力去經營?
另外,丹麥和芬蘭的創意構想更是讓人驚嘆,”活的博物館”的確,在台灣有很多博物館,但大部分都只注重圖片或旁邊的文字敘述,較少有動態的展覽,若能讓過去的一切活過來運用現代的高科技重見過去風貌,那是不是不但讓參觀者生動的了解並體會過往的一切,又將現代科技與過去坐上了聯結!
丹麥的活生生的博物館,引起我相當大的興趣,因為美術系的學生,所以對於美術史必須說是要有一定上的了解,但我覺得所有的了解都是再這個時代的我,這時候的文化的我所去了解的歷史,但這個活生生的博物館,讓你好像活在當下,體驗當下那時代的文化,相當有趣的體驗,但也相當的有深度。
這也跟第一個影片一樣,雖然台灣也有許多回味古早味的餐館或博物館,但還是有互動比較有趣阿!看影片之後也好想去。我的成長背景中所經歷過的”古早味”大都從外婆舊家那邊而來,那時我才國小,外婆還會用灶炊東西來吃,舊式的一層樓水泥屋外面有養雞鴨。我們會在大年初二時回去土庫,中午躺在有大紅花紋的棉被和木頭味很重的蚊帳中睡午覺,偶爾會偷偷亂翻舅舅的舊桌子抽屜、上廁所得到屋子外面一間只能容納一人的像是流動式廁所的地方解決。但這些在外婆搬到新家後就變成回憶,如今想起來印象還會越來越模糊,令人有點感傷。所以如果可以再一次實際體驗過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經驗。回到過去這不僅僅是會令老人家興奮,就連還沒什麼生活經驗的學生們也是會很嚮往阿。
這讓我想到常常在新聞上看到的,有很多的建築物,花了很多錢、好幾億台幣建造,但是到最後都變成”蚊子館”。不僅是蚊子館,裡面也有流浪者的居住,看起來像荒廢一般。這些錢看在我們眼中有多麼心痛。我很喜歡丹麥的博物館,而且裡面的東西,不只是陳設,也不只是一成不變。有親身的體驗,就會比較有印象,這對小朋友來說,也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戶外教學。不只是自己的親身體驗,還可以看到有關的戲劇表演和當時的古音樂,創辦博物館的人真的是一個頭腦很活的人。生活在鄉村裡,不只是學到古老人的智慧,對身體心靈都會有洗滌的感覺,這讓我很嚮往,也讓我思考了台灣的改變需要立即有效的做。
古老的文化為什麼需要保存?
需要傳承的又是什麼樣的文化精神?
思考了這兩點或許可以更清楚我們想要從影片中學到些什麼.
平面的,靜態的,只讓我們緬懷,沉浸在歷史的洪流中,
動態的,體驗的,更能體會古往今來的蛻變,感念古人生活的細緻,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品質.
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升,此影片內容值得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