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二重奏--林錦濤、楊企霞雙個展登場 呈現特有創作形態

文字-A A +A

水墨二重奏—林錦濤、楊企霞雙個展     延伸閱讀        http://www.cfnews.com.tw/news_Detail.aspx?sn=18141

   台東娜路彎藝廊最新推出林錦濤、楊企霞二位藝術家雙個展於2023年6月1日登場,共展出二人62件精緻作品。展期至6月29日止,並將於6/18上午十時舉辦開幕式。


   林錦濤、楊企霞畫風截然不同的二位教授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學長、學妹,既是臺藝大校友也是文大校友,共同參加石青畫會、擎天畫會、五榕畫會....等,在藝術的領域中各自發光。彼此相知相識、交流及分享各自的生命與創作經驗,此次雙個展對於林錦濤、楊企霞有極其深刻的意義。

   林錦濤教授是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中國書道學博士,其繪畫作品是其藝術創作生活的寫照,包含物象與心象所盤錯的領界,是其筆墨情思所凝聚的結晶,反映著生活游心的點點滴滴;包含身家環境及其遊蹤所見的物象世界,同時也是其心中知、聞體悟思維的心象世界。林錦濤教授的繪畫創作主要源自生活中所見、所知、所思的全部古今情事知能,取材含括山水風景、花卉蟲鳥、動物走獸等頗為廣涉,是真實感受映心化境的表現。

    楊企霞教授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研究所藝術學博士,以宇宙、自然、環境、生命的時空作為創作的主軸,經由物象與時空的推移與轉換,呈現時光、生命與物象昇華之意境,融入中國意象山水精神的探索。楊企霞畫中的生命以多樣性面貌存在於每一個隱喻的空間之中,以種種姿態生生不息的延續,是一種形而上的自由。一種出現在繪畫中的靜止感,是藝術家心靈深處所呈現的那種宏觀視野中的寧靜。

延伸閱讀     http://www.cfnews.com.tw/news_Detail.aspx?sn=1814

    畫家的使命在於創造一個充滿個人表現力的豐富世界,這種藝術即生活的理念成為當代水墨藝術發展的明確依歸。中國水墨畫在不同時代下的演進,凸顯了千年來其持續延續的獨特性。隨著世代交替的浪潮,藝術創作者也能以獨特的意念形式和繪畫語彙,構建出特有的藝術創作形態。

    此次展出林錦濤30件作品和楊企霞32件作品,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藝術盛宴,這個展覽將讓觀眾體驗到藝術家透過內在情感的投射和創作的過程,同時也讓觀眾欣賞到的別樹一格的藝術作品,為臺灣的藝術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展現出藝術獨特的對話性。他們二位不同的風格表現,遊走意象之景與時空之境,同時提供一個讓觀眾深入了解兩位藝術家的機會。

水墨二重奏 林錦濤、楊企霞雙個展 

展期:2023.6.1 Thu. 6.29Thu. 
開幕式: 6.18sun.10:00  
台東娜路彎藝廊  台東市連航路66號B1 089-239-666 娜路彎大酒店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8.04.02

海峽前鋒

加入時間: 2018.04.02
437則報導
38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春遊馬祖重溫戰地風情 美景美食體驗閩東文化

2024-03-15
瀏覽:
3,334
推:
16
回應:
0

吳烈偉彩繪桃園創作展 張善政:欣賞畫作使心平靜

2024-03-12
瀏覽:
3,776
推:
48
回應:
0

抱璞守真悅藝韶華 部長畫家林金田的蛻變

2024-03-08
瀏覽:
6,108
推:
18
回應:
0

泉州牛肉羹 海外遊子的鄉愁

2024-03-01
瀏覽:
3,039
推:
1
回應:
0

賴清德出席護國大法會 淨耀大和尚盼集善能量

2024-03-01
瀏覽:
5,670
推:
12
回應:
0

石獅 尋“龍”訣

2024-02-23
瀏覽:
5,878
推:
28
回應:
0

傳統閩南春節習俗 炊糕做粿之樂

2024-02-23
瀏覽:
4,654
推:
0
回應:
0

北少觀所新春懇親 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提燈引路

2024-02-09
瀏覽:
8,317
推:
0
回應:
0

首屆兩岸藝術家春聯展 王正典盼為彼此祝福

2024-01-29
瀏覽:
6,806
推:
31
回應:
0

水墨二重奏--林錦濤、楊企霞雙個展登場 呈現特有創作形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00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00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