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2020年至今,台灣的大學校園內接連傳出憾事,根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至2020年,各級學校的自我傷害通報數,飆升了8倍。大學生,本該是燦爛盛放的年紀,因為沒有人幫助他們「接住」壓力與悲傷,選擇畫上了人生的休止符。
即將開學了,許多大學紛紛推出「心理調適假」,不需要任何證明,就能請假休息,讓身心喘口氣。但隨著心理假的實施,有些同學也拋出了疑慮。
「學校的規定,請第二次心理假的話就會通知導師。但是,我不太想要導師關心我。我沒有很想讓導師知道,我的身心出了狀況。」
各校規定皆不相同,但大多皆設有「導師關懷機制」,若請假日數到達一定的標準,便會通報導師、或是請輔導處室進行關懷。有同學反應,因為設有這樣的機制,令他不敢使用心理假,就怕自己內心的不安,被他人知道。
對此,身為成大「心理假」推手之一的余睿羚教授則認為,希望藉由心理假這個制度,讓校內能夠擁有「正向氛圍」的循環。
「希望同學也可以相信老師,老師都是願意幫忙的」余睿羚教授堅定地說「老師是跟學生最接近的。我們也是在這個過程裡面倚重導師,幫忙我們一起接觸、關懷同學。」
心理假上路了,為了情緒困擾請假,不需要有半點不好意思。或許導師的關懷,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接受。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在學校中,永遠會有一雙手向你伸出,在你感到不安時,堅定拉你一把。
【記者徐承萱/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