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河溪學院》台灣水歷史與水文化

文字-A A +A

【台灣河溪學院 台灣水歷史與水文化 課程側記】

台灣河溪學院--「河作的故事」單元共有六堂課,在8月10日,台灣河溪網邀請了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顧雅文副研究員 與大家分享「台灣水歷史與水文化」。

#水文化是人長期與水互動孕育出的文化
在探討水文化時不能忽略歷史的縱深,需要建立在水歷史的基礎上。而過去看待環境的視角多採批判性,如人類活動造成環境破壞。近年來,逐漸有人思考,人真的可以不改造環境嗎?水利工程是治水的唯一手段嗎?是不是能從歷史中前人與水共存的智慧中思考與反省,找到適合現代社會的解方。

#從河畔居民與曾文溪的關係萃取與水共存的智慧
雅文老師以青瞑蛇–曾文溪為主角,透過一個個史料,讓我們去感受不同的時間點人們怎麼看待這條河,以及人們與河流建立的關係。
由於曾文溪數次改道,屢次氾濫,被先民們稱為「青瞑蛇」,長期居住河畔的居民也發展出因應方式,包括多元的洪泛信仰,如至今仍在公親寮進行的祭溪儀式、設置如石獅等猛獸辟邪物來鎮壓青瞑蛇(曾文溪)、依神明指示種植神樹的樹神信仰;以及從溪南寮的扛茨走大水,看到河畔居民在觀察到河道改變且將影響村莊後主動進行遷村避災,呈現出自主防災意識及互助合作的精神。

#了解不同思維下的環境治理差異
在課程中,雅文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官方要治水?」日治時期治水目的是為了要得到新生地,網狀支流多的河川成為主要治水標的,少支流的曾文溪因為沒有發展新生地的潛力未被納入。直到嘉南大圳運行後,官方才開始曾文溪築堤工事,束縮河道,以確保嘉南大圳能順利運行及發展農業經濟。從這個官方治水例子可以了解不同思維下的環境治理差異。
以水歷史及水文化為基礎,了解在特定時空背景下價值觀、思維而做出的選擇,能幫助我們反思現在,如若要進行改變,情境脈絡是不是已經和歷史上不同、可能面臨那些風險,充分考慮之後再思考未來,做出選擇。

=========================================
▲ 台灣河溪網今年最後的河溪學院初階課程,將於10/12 由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廖桂賢教授 與大家分享「河溪治理新觀念」,歡迎有興趣的大眾一同加入認識河溪議題的行列。

▲ 河溪學院相關課程由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協同辦理,可申請公務人員研習時數、環境教育時數。

▲ 想看更多河溪學院過去課程側記分享→https://reurl.cc/4W6g9V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9.03.18

SS2018

加入時間: 2019.03.18
16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溪流復野】種瓜坑野溪復育工程

2023-12-04
瀏覽:
4,688
推:
0
回應:
0

《台灣河溪學院》河溪治理新觀念

2023-11-08
瀏覽:
3,418
推:
0
回應:
0

望見南澳溪的美麗與哀愁

2023-11-01
瀏覽:
5,379
推:
0
回應:
0

《台灣河溪學院》認識台灣的河川治理體系

2023-10-15
瀏覽:
3,422
推:
0
回應:
0

《台灣河溪學院》台灣河溪復育實務進展

2023-10-14
瀏覽:
3,363
推:
0
回應:
0

第五屆|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金爛蘋果獎評選結果

2023-10-11
瀏覽:
4,026
推:
0
回應:
0

《台灣河溪學院》我們建立什麼樣的河川願景

2023-10-11
瀏覽:
3,683
推:
0
回應:
0

桃園市兒童文學館-7/17小周末講堂:一個像海的地方

2021-07-14
瀏覽:
2,773
推:
1
回應:
0

《台灣河溪學院》台灣水歷史與水文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211篇報導,共12,81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211篇報導

12,81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