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病人自主與善生善終的《翩翩》即將於新店慈濟靜思堂加演第三場

文字-A A +A

關於生命與死亡的選擇,該由誰來選?
什麼樣的生命樣態有其意義與尊嚴?

《翩翩》原是專長於「戲劇治療」與「水面劇」創作的戲劇編導張嘉容,在臺北市斯文里三期整宅及華榮市場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計畫《家的形狀─我們在這裡相遇》中創作的參與式藝術作品。2023年1216《翩翩》⾸演後,反應迴響熱烈,於2024.01.14下午加演後,又獲得第三場邀演,於4/28(日)下午14:00於新北市慈濟靜思堂二樓加演,都由台北市都更處協辦,替公共藝術計畫持續發酵影響力。

(圖說:編導張嘉容擔任引導參與互動的主持人/張瑞宗攝影)

在台灣《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達五年,安寧醫療、斷食、善生善終議題引起大眾關注的時刻,《翩翩》經過與許多照顧者、社區工作者、醫療長照專家,與水面劇場的藝術家們,進行了多次戲劇療癒團體,最後從照顧者故事取材改編而創作成《翩翩》。

慈濟加演版加入了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診常佑康醫師帶領的醫療與⾏政團隊,融合專業參與演出,希望讓⺠眾進⼀步認識預立醫療決定的核⼼價值,拉近與善生善終的距離。

《翩翩》主體劇情以失智症病人出現吞嚥困難,家庭成員是否接受鼻胃管灌食為主軸,過程穿插觀眾互動參與,以及專業演員與資深照顧者的演出,加上現場觀眾上台即興演出,一起為劇中角色表達心聲、演出策略,思考什麼樣的選擇,才是遺憾最少、最圓滿的選擇,尊重個人意願的同時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演出時觀眾參與踴躍,甚至在台下左右排成兩條隊伍輪番等待上台演繹自己認為能夠幫助劇中人的策略。有笑有淚的深度參與,擴大所有觀眾的視野和觀點。演出後觀眾紛紛詢問關於預立醫療決定的細節,分享自身經驗,思考要如何與家人一起進一步溝通和討論! 

(圖說:演員們在黑色幽默的表演風格中,演出預立醫療決定的五種臨床條件、兩項決定、四個選擇/張瑞宗攝影)

編導張嘉容表示,「希望帶領觀眾一步步靠近『翩翩』核心的議題:什麼樣的生命樣態有其意義與尊嚴?而生活品質與生命長短,到底孰輕孰重?如果只是單選題,該怎麼選?或許,更重要的是該由「誰」來選?這不僅是一個關於生命與死亡的選擇,更是一個關於誰擁有這個選擇權的問題。」

慈濟常佑康醫師表示:「失智症病人面臨吞嚥困難時插或不插鼻胃管,不僅是生命與死亡的單選題,更在這許多人似曾相識的情節裡,激盪著家人間的衝突與和解、愛與被愛、尊重意願與逃避失落。如果從預防醫學的角度,在疾病與生命的歷程中,是否有一個機制讓本人的善終意願得到尊重,同時避免家人間的衝突與決策壓力,也讓醫病之間有共同的治療目標?」

(圖說:觀眾上台扮演角色與演員互動演出/張瑞宗攝影) 

曾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之女星應采靈飾演妻子,對失智症末期丈夫的醫療決定,面臨著家人意見迥異的衝突,她痛苦的不知道該做什麼樣的抉擇。曾入圍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的女星潘奕如飾演女兒,辭掉工作回家全職陪母親照顧父親,病床前堅持不插鼻胃管,希望維持爸爸的生命品質。曾出演過多部知名電視劇/前強辯樂團鼓手邵小猴,飾演兒子,拼命在外賺錢負擔家人醫療費,希望遵照醫生建議,讓爸爸延長生命! 藝術群還包括建築師/策展人陳宣誠,燈光設計鄭國揚、現場演奏/音樂設計陳世興等。

(圖說:女星應采靈及女星潘奕如分別飾演妻子、女兒/張瑞宗攝影) 

《翩翩》分別於去年12月16日與1月14日完成兩場演出,4月28日(日)下午14:00將於新店靜思堂二樓感恩廳加演第三場次,由張嘉容編導與水面上水面下劇團、台北慈濟醫院常佑康醫師、陳映璇住院醫師、公共傳播室潘韋翰主任共同演出。

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觀賞。

詳細報名資訊如下:
報名連結:一般觀眾報名、 慈濟志工與台北慈院員工報名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2.08.03

水面上與水面下

加入時間: 2022.08.03
1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探討病人自主與善生善終的《翩翩》即將於新店慈濟靜思堂加演第三場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9,057篇報導,共12,911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9,057篇報導

12,911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