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是布紐爾的一部電影作品。
中產階級,亦即「布爾喬亞」"bourgeoisie"。當使用「布爾喬亞」這個字眼的時候,多半含有輕蔑、不屑、貶抑、諷刺的色彩,甚至可以嗅到一股市儈的酸腐氣息。
中產階級或許拘謹,有沒有魅力則倒未必。
談階級問題要小心,最好先把自己的階級立場、階級屬性搞清楚了再談,否則當我們批判別人時,矛頭正好也不偏不倚地同時指向我們自己。
就像許多時候,知識份子、學者、專家、文化人拿「布爾喬亞」這個名詞批判布爾喬亞,結果批評者又何嘗不是不折不扣的布爾喬亞呢?因為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特性之一,便是虛矯、偽善。偽善則是因為投機--既想往上爬,又想向下鑽。
除了拘謹、虛矯、偽善,中產階級予人的刻板印象還包括媚俗、僵化、保守、冥頑不靈。
在現代社會裏,這個階級佔據了大多數。通常很難去改變他們,因為改變意味著階級利益的喪失。特別是在政治上,他們經常是改革的最大阻力,但也往往是改革的最大關鍵。
在缺乏想像力的人們眼中,他們或許具有魅力,尤其是當他們以「品味」之名,消費文學、音樂、美術、電影………種種藝術作為階級裝飾時,他們是有「魅力」的,因為--「品味」!
這個階級慣以「金錢」作為衡量這個世界的價值標準。因為這是最方便、也最容易由此判斷出一個人消費「品味」的能力。因此,梵古在與他同時代的中產階級眼中,絕不是什麼成功的畫家。但在我們這個時代,單是以那幾幅在拍賣會上屢創天價的畫作,梵古毫無疑問是一個偉大的畫家。
人們總是難逃金錢的追逐,這個階級自不例外。因為在「一切向錢看」這個單一價值觀底下,金錢積聚越多,代表一個人的成就、社經地位越高,而金錢又可以換取更高的物質生活,物質生活又象徵著「品味」,為了維持高水準的「生活品味」,於是又拚命追逐金錢。終其一生,他們很難掙脫這個輪迴。
根據黑格爾「量變到質變」的原理,追逐金錢的結果,他們其中一部份人會成為--"capitalist"!
如果我們再把鏡頭拉高、拉遠來觀察他們,這個階級很像大海中集體漂游的魚群,無論外貌、內在意識、前進的速度,連轉到哪個方向、轉向的時機都一致,很難看出他們之間有什麼差異。
因此我們絕少一個一個來看待他們,而慣以整體視之。於是有時我們會在「中產階級」之後加上四個字--無名大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