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唐榕、許逸萱/台中市報導】鸚鵡因為長得乖巧可愛又會撒嬌,是現在人們選擇認養的寵物之一,隨著認養的人數越來越多,被拋棄的數量也隨之上升,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帶著負責任的心去認養牠們的,可能只是因為一時興起就決定要養鸚鵡,但因為飼養知識不夠正確,導致鸚鵡生病而後被丟棄。於是林姿余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鳥友,一起救援被棄養的浪鳥,替牠們找到一個溫暖的家庭,不再受傷害。


↑林姿余在訴說著鸚鵡的故事。攝影/許逸萱

林姿余,台中人,畢業於修平技術學院化工科,救援鸚鵡前從事服務業,現在是臺灣鸚鵡保護協會的理事長。在2014年,她的老公很喜歡「月輪」這個鸚鵡的品種,於是慫恿林姿余一起養一隻,便從這時候開始接觸到了鸚鵡。她養了鸚鵡後,常常看到有許多鸚鵡飛失的消息,也因為她時常分享自己養的鸚鵡的關係,因此讓鳥友找上她並請她去救援,於是開始了救援鸚鵡的道路。

救助過程中讓林姿余印象深刻的其中一次救援是,2023年有接到一位鳥友的通報,有一位在嘉義文化夜市七八十歲的阿伯,用一台推車上面放滿了佛像,佛像旁邊插著一大把的香,旁邊有很多被關著的小鸚鵡,利用民眾對小鸚鵡的同情心,讓民眾捐款,但給小鸚鵡們吃的飼料都已經泡水泡爛了,完全無法餵食再繼續給小鸚鵡們吃,小鸚鵡們也因為香的關係,被煙熏到眼睛都打不開,身體狀態非常不好。於是在林姿余在接獲通報後,連忙跟她的丈夫從台中趕往嘉義去救援,不過阿伯不但不配合,還反過來向他們收錢,但林姿余他們拒絕給阿伯錢,因為怕給了阿伯錢,阿伯會繼續再買小鸚鵡並做一樣的事,繼續惡性循環,最後是向嘉義的動保處溝通後,才成功將阿伯的鳥帶回來並送醫,因為這樣的狀況已經可以說是在虐待動物了。經過這次的事件,也更加堅定了林姿余救援鸚鵡的決心,並在她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救援每一隻鸚鵡,並幫牠們找到一個溫暖的家。

協會成立與救助鸚鵡的流程

林姿余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鳥友一起於2023年4月21日成立臺灣鸚鵡保護協會,成立的原因是,她在飼養鸚鵡的過程中經常關注到有許多鸚鵡因飛失而流浪,也因為她會在臉書社團分享自己養的鸚鵡,並且在拾獲浪鳥時,都會馬上幫忙發協尋文並定時推文,所以會有撿到鳥的鳥友請她去幫忙找主人,林姿余從2022年8月開始救援鸚鵡,她就會將撿到的浪鳥帶回家先中途寄養,再去臉書社團發文找主人,當時她發文找浪鳥主人的團圓率很高,所以就有越來越多人請她幫忙協尋救援。但她發覺其實很多的浪鳥都找不到主人,因為知道有浪鳥協尋社團的民眾並不多。所以林姿余越收容越多,覺得這樣子不是一個好辦法,於是與一群鳥友們決定成立協會,希望能夠利用更多的資源和力量來幫助浪鳥,並提高公眾對浪鳥協尋的認識。

林姿余救助鸚鵡的方式是透過民眾通報或有人在地人社團發協尋文,例如:「我是台中人」或「我是大里人」,有人撿到鳥就會標注她,林姿余就會與撿到的人聯絡並關心鸚鵡的狀況,如果撿到的人實在無法照顧,就會由林姿余或者是志工接回來。接回來的鳥會先觀察是否生病,有生病的話會立即送去就醫,沒有生病的鳥則會觀察牠的狀況、哺奶以及精神和排便狀況如何,中途寄養三個月至半年,若遲遲無法找到主人,再開放送養。


↑藍頂亞馬遜鸚鵡。攝影/許逸萱

救助過程中的困難

協會成立後,林姿余在救助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鸚鵡是受傷的以及生病的,也有主人發現是病毒鳥後被棄養的,病毒鳥是帶有傳染性疾病的鸚鵡,例如:鸚鵡熱、真菌感染等,她就會先讓志工帶生病受傷的鸚鵡去就醫治療,但病毒鳥的問題比較難解決,因為病毒鳥會將病毒傳染給其他的鸚鵡,所以牠們需要有空間隔離,不過空間是有限的,再繼續救援恐怕會有空間不夠的問題。

林姿余大量投入救援鸚鵡的時間,然而,許多飛失鸚鵡的主人找不到,因此需要由她或志工來幫忙照顧這些鸚鵡,照顧期間長達三個月至半年,再開放送養。這種大量救援的工作量已經開始影響到林姿余和志工們的生活品質,因為每天一起床就必須開始整理鸚鵡的籠子和地板,可能會有噴濺出來的飼料、羽毛或是排泄物。再來是牠們的叫聲,因為鸚鵡的叫聲是無法控制的,有時在整理和打掃牠們的空間時,牠們可能會因此不停地叫,影響到左鄰右舍,但因為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也讓林姿余感到相當苦惱。


↑鸚鵡小遊戲

如何克服困難

若救援回來且找不到主人的鸚鵡生病或受傷的話,就會先帶牠去檢查和治療,等到完全病好的時候,就會開始開放送養,但林姿余對於領養人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因為她不希望有從協會收養的鸚鵡,再發生被傷害和被丟棄的情況,所以她會先詢問領養人為何要領養這隻鸚鵡,且評估是否能好好照顧牠後,包括擁有足夠的空間讓鸚鵡可以自由活動和是否對鸚鵡飼養有一定的了解,再交給領養人照顧。

病毒鳥的話必須先觀察牠的狀況,抽血拍X光看胃的大小醫生會做基本的健檢,看看是否有細菌感染,若有感染就會早晚按照醫生指示投藥,如果有人願意的話就會讓領養人收留走,但因為是病毒鳥的關係所以很難有人願意收養,因為收養病毒鳥的話,就會因為病毒會傳染的關係,無法再收養其他健康的鸚鵡,但協會還是會發收養文在臉書社團,最後真的沒有人願意收養的話,就會由林姿余以及其他志工照顧到牠離世,病毒鳥一但發病的話,走得時間是非常快的。

林姿余因為怕吵到鄰居,所以會特別挑選社區比較不會影響到人的時間,例如:下午兩三點才開始做打掃、清潔、餵食等工作,讓鄰居的不適感降到最低,也會跟鄰居們溝通,希望他們可以諒解。林姿余現在也擔任著社區的主委,替社區的居民們管理好社區,鄰居們也建立了對她的信任感,讓她可以更自在的照顧鸚鵡們。

具體成果以及未來期許

林姿余成立協會後,臉書社團粉絲增加了許多,從以前幾百人到現在有三千多位追蹤者,也使走失的鳥寶跟主人團圓率變高,在北部已有30隻鸚鵡找到主人,送養47隻,待送養14隻;中部找到主人的鸚鵡共計56隻,送養38隻,待送養26隻;南部則有27隻鸚鵡找到主人,送養35隻,待送養19隻,協會也會在臉書上分享正確的鸚鵡飼養觀念,因為有越來越多新手沒有做功課就開始養鳥,導致鸚鵡籠子的挑選以及飲食都不是正確的。

林姿余提到,很多生病的鸚鵡肚子裡面有許多的異物,就是因為新手鳥友買的是便宜的烤漆籠,籠子洗一洗用久了就會開始掉漆,鸚鵡又是利用啃咬去認識新事物,所以就會把掉落的漆吃進肚子裡,使鸚鵡消化不良,甚至是腸道阻塞。撿到的鸚鵡裡,五隻裡面就會有兩三隻肚子有異物,就需要花很多時間治療,所以加強正確的飼養觀念非常重要,這一舉動也幫助了許多新手鳥友在飼養上面的疑問,也讓更多鸚鵡可以健健康康的長大。

林姿妤也提到,希望未來會有更多能幫助這些浪鳥的志工前來幫忙,因為現在很多的志工只能幫忙接獲沒辦法幫忙飼養,因為飼養鸚鵡需要耗費許多精力和時間,光是鸚鵡的叫聲就讓許多人無法接受,所以許多志工都只願意協助接獲,讓她的工作量有點不堪負荷,也希望鳥友們不是因為想收購透過認養獲得高價鳥才加入協會,而是是因為真的很喜歡鸚鵡們才加入的,才可以永久的給鸚鵡們一個安全有愛的家。林姿余也給想要養鳥的人一些忠告,如果想養牠們,就得照顧牠們一輩子,不要用一時興起的理由去養,然後再因為自己工作太忙了或是鸚鵡生病了的理由隨意棄養,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也要為牠們多做一點功課,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是否可以飼養,鸚鵡也是一條生命,需要被細心的呵護,希望鳥友們都可以做一個負責任的好主人。


↑藍頂亞馬遜鸚鵡。攝影/許逸萱

採訪側記:

這次特別下台中去採訪了臺灣鸚鵡保護協會,林姿余理事長很熱情的招待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了協會的溫暖。協會的地點就是林姿余理事長的家,環境非常乾淨整潔,鸚鵡們也被照顧的很好,生病的鳥與健康的鳥都有確實做好隔離。採訪過程中看得出來理事長與鸚鵡的感情很好,理事長也把鸚鵡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在照顧,而且實際採訪過後才知道鸚鵡其實很親人!採訪結束後我們也有跟鸚鵡互動,是一個很新奇的體驗。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39則報導
2,343則影音
72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26

貓·領事館 還給浪貓一個家

2024-11-21
瀏覽:
82
推:
0
回應:
0
1:32

三峽碧螺春茶王 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

2024-11-18
瀏覽:
2,584
推:
2
回應:
0
2:32

絕育救浪浪 台灣之心深入偏鄉離島做動保

2024-11-15
瀏覽:
5,506
推:
11
回應:
0
2:27

初布 將閒置布料做成MIT團體服

2024-11-13
瀏覽:
4,784
推:
1
回應:
0
3:11

1919食物銀行 幫助未獲社福補助的弱勢者

2024-11-11
瀏覽:
4,275
推:
1
回應:
0
2:18

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2024-11-08
瀏覽:
3,873
推:
0
回應:
0
1:47

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打造自然農場

2024-11-06
瀏覽:
4,828
推:
4
回應:
0
1:38

宜大成立飛魚隊 以無人機發展低碳農業

2024-11-04
瀏覽:
5,422
推:
10
回應:
0
2:27

慢島劇團用偶戲揭熟人性騷擾 為兒童發聲

2024-10-31
瀏覽:
16,910
推:
3
回應:
0
3:05

教室養珊瑚 吳鎧任帶學童進行海洋復育

2024-10-29
瀏覽:
4,805
推:
3
回應:
0
3:22

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652篇報導,共13,17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652篇報導

13,17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