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縱谷是台灣頂級優質米的米倉,每逢稻黃禾熟的季節,池上關山鹿野等地稻田,黃澄澄的飽滿稻穗預告著豐收的季節又將來臨。
池上關山的稻作水源來自純淨無汙染的新武呂溪,他的源頭來自中央山脈埡口週邊大山,種出了賣得全台灣最高米價的池上米、關山米,,因此這幾年種稻面積不斷地擴張,幾乎已到土地的極限。
關山大圳取水口沒有設置閘門控制,為了確保農耕水源充足,除了小部分溪水往初來橋旁圳道引入防汛道路旁的有機田外,其他所有新武呂溪水全部引進關山圳取水口後在分流。關山圳近20公里三面光水圳的設計更是以滴水不漏的混泥土打造,以確保農業用水不虞匱乏。
卑南溪中無水時洄游性魚類遭殃,但是水圳的設計當水來時卻也造成部分動物慘遭滅頂,這是未曾被揭漏的殘酷事實
一、過去我認為動物受困都在南側水圳,但是因為七月大旱,北側大圳出現了山羌集體受困的情形,由此事件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對在地生態所知有限,而真正清楚了解生態的分布狀況就是全面進行關山大圳全面自動相機監測,這是勢在必行的基礎工作,了解生態分布情形,以進行各類補強。
二、已經完成的逃生坡道,個人認為有在補強調整的需要
1、以塑木為波面,沒有止滑功能,容易讓動物滑倒而受傷,對動物並不友善。
二,坡道寬度只有30公分,對於較大型的動物就明顯不足,尤其坡道設置只考慮掉落水圳中的動物的需要,沒有考慮動物從梯子下來喝水時。因為坡道太窄無法轉身,當水圳放水時,它必須倒車上岸,這可能會增加動物掉進水中的風險。
三、以目前的設計,逃生梯下緣離圳底還有40到50公分,懸空的坡道,建議直接做到圳底,如果要懸空,也要有一定長度的立面,讓小動物有立足之地。
四、目前完成的五個逃生坡道應該做自動相機監測,以科學的數據做為補強或日後施作的參考
五、坡道除了設置內突的逃生梯外,請評估設置較大型的外擴親水區的可能,因為外擴斜坡道可讓野生動物不用冒險下到圳底就能有水喝,且無受困之虞。
【10/22後記】
這個報導影片是由40分鐘的記錄片草稿剪輯而成,為的是希望報導完成後,農水署及台東管理處協助解決水圳周邊動物掉落水圳受困或死亡的情況,相信他們絕對想不到一條水圳竟對沿線生態造成這麼大的災難,因為如果不是七月底大旱,我也不知道短短十天不到的時間就有近20隻山羌受困圳底或死亡,我深信農水署在看過這個紀錄後,一定會採取補強的措施。
不過想不到的是影片發表當天,我還來不及告知農水署及管理處,台東管理處的鄭組長就來電,說明管理處將會以生態監測數據,採取補強措施。隔天一早管理處莊處長也親自來電告知署裡會有經費支援,以做逃生坡道的施作,他並說我所提的外擴式的生態親水區是正確的,管理處如果在大圳週邊找得到適當的土地,將會施作。
這次管理處能夠迅速積極回應,真的出乎意料,因為報導我都還未在其他社群網站轉貼分享!表示管理處確實很重視這個議題,而且負責任、快速、積極的回應,真的要給這些公務人員大大的一個讚。
尤其是處長來電時他說:因為我昨天看到這個影片的時候,我們的署長有特別指示就是請我把整個關山系統熱點的地方,還要設的攝影機什麼的,全部提出預算來,署裡會全部支援。處長說:因為農業部也有發布一個生態檢核的辦法出來,我們一定要遵守,因為我們是農業部下屬。
他特別提到,池上(圳)做得很不錯,他也是用一個攝影機,他觀察到白鼻心,黃猴貂,還有山羌,好幾種物種他都有觀察到。處長更提到:不是人要生活而已,很多生物很多物種都需要我們來照顧。
很高興台東管理處的水利人員願意和我們在地居民共同來解決這個過去不曾發現的問題,也謝謝農水署願意以生態為重支持經費,希望以關山圳為補強的起點,在公私部門努力下,所有水利設施確實能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等「三生功能」,而經由這次動物受困大圳事件的補強後,更可提升至萬物共生、共存、共享、共榮的四共大同理想境界。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