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佩芸、彭蒞程/新北市報導】位於北海岸石門區老梅村的石門有機農場,沒有封閉雞舍,所有雞隻都在開放空間中自然成長,享受山泉水和無污染的環境。馮明芳創新採用「魚菜禽共生」模式,將雞、魚和水生植物有機結合,不厭其煩地巡視每一個角落,確保動植物健康生長。農場提供放牧的土雞蛋及南瓜、苦瓜和當季蔬菜等天然有機農產,此外,馮明芳還建設了生態池、養殖蓋斑鬥魚,不僅美化了環境,還有效控制蚊蟲,打造出一個和諧共生的自然農場。
↑ 馮明芳(中)與其他農友一早起來認真挑選雞蛋。攝影/彭蒞程
石門有機農場主人馮明芳國中畢業後,從事營造業長達五十年,在過去的應酬和交際場合下,生活作息不正常對身體造成負擔,加上他看到許多親友因病吃藥,承受藥物副作用的痛苦,開始意識到食安問題的嚴重。他認為「病從口入」,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乾淨的食物,就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因此為了健康著想決定跳脫到新的領域,他說轉型有機農業的契機初衷很簡單:「做無毒的、是健康、安心自己要吃的蔬菜,絕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和農藥。」並積極推廣友善環境耕作模式,希望將健康的食物與更多人分享。
在農場實現循環經濟模式的困難
馮明芳在尋找適合耕作的土地時,初衷就是希望能種出有機作物,考察許多處土地遼闊、平整也容易耕種,但難以處理的問題是因為周遭都是農家,會使用化肥及農藥,做出區隔的困難度也很大。最後買下老梅這塊遠離都市喧囂,群山圍繞且環境清幽,四周沒有農家和化肥干擾,生態也豐富的田園,正是他理想中的耕作環境,但伴隨的是許多病蟲害問題。在做「有機」不使用任何化肥的前提下,一開始並不順利,砸下重金建置設施及溫室,進行拔草種菜的工作,有時抓蟲到凌晨,菜還會被蟲吃光了心血,是在做中學習及不斷地上課求得食農教育知識及專業學問。
馮明芳回顧農場最初專注於種植葉菜,但由於人力不足的問題,無法大規模耕作,因此開始思索如何透過多樣化的方式來經營,發現養雞可以幫助除草以解決人力問題,雞還有產蛋的附加價值,雞糞還能當作肥料。起初會出現蛇、老鷹把農場的雞抓走,他認為這些其實都是生態的一環,並說:「很多人養雞時,只是隨便倒水讓雞喝,那水會發酵變質,影響雞的健康。而為了提供更好的水源,甚至引山泉水來給雞和魚飲用,這樣牠們就能喝到更乾淨的水。」
他在農場從陽明山後山接了五六公里的山泉水,不僅讓環境系統更健康,也確保水源純淨。農場經營的成本高昂,但他仍堅持以自然放養方式飼養雞隻,自種有機牧草使用無抗生素飼料,並不斷去試驗,打造了一個健康的養殖環境。
什麼是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表示最初嘗試在雞舍種植鳶尾花、菖蒲等植物,但這些植物常被鴨子和魚吃掉,他將植物用網子圍起來得以保護它們生長,他說:「這個模式其實是偶然間發現的,當雞在吃飼料時,有部分飼料沾在牠們的嘴邊,當口渴來喝水時,剩餘的飼料就掉進了水裡,魚就吃了那些殘渣,而魚吃不完的部分則能被植物吸收。」才逐步發展出「魚菜禽共生」創新的耕作模式,從而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循環系統。
馮明芳進一步補充說,很多人看到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芙蓉會趕緊將其移除,認為這些植物沒有用處,但在他眼中這些植物有很強的生命力,能有效淨化水質。他將這些植物納入整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馮明芳也強調,「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系統太複雜,但其實已經成功運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也證明了它的可行性。」
↑ 石門有機農場養雞循環利用。製作/彭莅程
蓋斑鬥魚帶來的生態平衡 有效減少病媒蚊的孳生
馮明芳在設想「生態池」的創建時,最初是嘗試在水池裡種植一些蓮花,既美觀又能吸引青蛙來產卵,然而這也帶來一個意外的問題—蚊子開始在池中大量產卵,讓每個來訪的人被蚊子叮得滿身是包。為了實踐不使用化肥跟農藥的理念,他嘗試過許多方法克服,也因此學習到很多病蟲害防治的相關知識,想起自己以前曾養過台灣本地的蓋斑鬥魚,認為這種魚應該能適應池塘的環境,馮明芳說:「常宣導登革熱防治是要把水桶的水倒掉,但我認為不一定,可以在水桶裡種植蓮花,只要有水使蓮花生存,再養幾條蓋斑鬥魚,就能消滅孑孓。」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很多人聽到他的做法也感到質疑。
他提到曾到訪文山農場的經驗,當時工作人員使用在水中放銅管的防蚊方法但效果不佳,馮明芳當場將蓋斑鬥魚和布袋蓮放進水桶,魚一入水就開始吃掉孑孓,證明這個方法能迅速消滅孑孓。但隨著魚群的繁殖,又出現晚上常有貓頭鷹和白鷺鷥吃掉蓋斑鬥魚的問題,他開始在生態池種更多植物,利用植物來掩護魚群,避免它們成為鳥類的獵物。同時他發現蓮花葉在枯萎後會沉入水中並腐爛影響水質,又嘗試引入田螺來清理這些腐爛的植物,它們能幫助清理池塘保持水質清潔,這也讓整個生態系統能夠良性循環。
堅持初衷與選擇的有機農業之路
馮明芳在有機農業的路上面臨無數次挑戰,但他始終堅持對自然環境友善的信念,在時間推移下逐漸摸索出適合土地的耕作方法,2020年榮獲新北市農事推廣教育技術交換大賽冠軍,這一成就不僅肯定了他的有機農業技術,更吸引來自業界合作邀請。他積極教導如何製作自己開發的「生態防蚊桶」傳授給象山農場、文山農場等地,再將這些知識分享傳遞給其他農民。
馮明芳也曾到北京受邀演講,對方邀他參與合作養生村的一個項目,開闢一片農地想發展為有機農場,投資了所有設備希望馮明芳留在當地,將他在畜牧與有機農業的技術運用在農場上。這一合作計劃也讓他陷入兩難,因為一旦全力投入該項目,石門農場的運作可能會受到影響,他珍惜在農場多年來辛苦培養的成果以及對這片土地過去付出的心力,若將技術傳授給對方,失去原有經營,石門農場可能無法再如之前那樣持續發展,因此最後婉拒了合作機會,選擇繼續留在石門。
馮明芳坦言自己並不確定什麼時候退休,但現在能夠健康地投入這份事業是最大的滿足,他表示經營將近了十年,從未脫離初衷,無論未來子女是否有機會接手農場,都會繼續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著,只希望能將友善土地的方式和生態復育理念傳遞給更多人。
採訪側記:
親自走訪石門有機農場後,深深的佩服馮明芳老闆在農場的投入,當遇到問題對友善環境耕作的解決方案,循環經濟的應用都有辦法一一克服,在幫忙老闆採收蛋時還有雞剛下蛋的溫熱感,每顆蛋殼外還會有不同顏色,老闆說是因為每隻雞吃下了不同的飼料所造成的,從採集後會再擦拭表面髒污,分裝好一籃一籃的送到農會,老闆跟我們在分享故事時滔滔不絕,感受得到他對農業知識傳遞的熱忱,致力深耕推廣並教學給更多農民。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