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藝術的種子 北美館義工大隊
自1993年北美館推廣組成立義工隊至今,已經過了十餘個年頭,義工隊的任務除了維護民眾參觀北美館的品質,近年來更發展出讓弱勢團體有機會來北美館參觀的「歡喜計畫」,以及配合臺北市政府「文化就在巷子裡」活動所推出的「藝術快遞」,讓更多人可以一同體驗藝術的美好。
專業服務 自主管理
走入臺北市立美術館,會發現穿著統一制服、配帶志工證的義工們帶著親切的笑容提供服務,秋冬是幹練簡約的西裝外套,春夏是剪裁得宜的黑色長背心,顯得專業又容易辨別。除此之外,在展場定點值勤的義工們也會配置對講機,以便有突發狀況時可以迅速地和館員與駐警聯繫。值勤時遇到有問題而需要幫助的觀眾時,也有一套標準化的回答與作業程序。例如,當有觀眾告知義工拾獲物品時,義工須問明時間、地點後將之繳交到服務中心依程序處理,不能直接交給自稱為遺失者。
而為了要讓多達上百人的義工隊能夠有完善的管理及運作機制,1999年5月北美館制定「臺北市立美術館義工實施要領」及「臺北市立美術館義工服勤守則」,讓義工大隊在招募、工作內容、福利等各方面有明確的準則可以依循。此外,義工大隊設有大隊長、副大隊長、總務與會計,並依服務時間、內容的不同分成各個中隊,設置中隊長與副中隊長,讓義工大隊的組織架構更為嚴密。每季還會舉辦一次幹部會議,就義工大隊的各種事項做成決議實施。
除了獨立自主的管理制度,身為北美館的義工,還有一項吸引人的福利,即豐富的訓練課程,包括職前的基礎、特殊訓練,讓有意願成為義工者了解志願服務的精神、倫理與法規,以及北美館的環境與現況;在職的教育訓練,例如導覽解說、系列講座等等;最後是專業教育訓練,是每位義工在特定期間內都必須接受的訓練,以妥善發揮義工隊的功能,完成北美館所託付之任務。總而言之,義工大隊的義工們,是北美館不可或缺的夥伴。
▲假日的北美館,事逢莫內花園特展即將結束,充滿了人潮。(心生活女孩 攝)
▲2011年4月21日,伊甸基隆市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的15位身障朋友參與歡喜計畫。(取自 臺北市立美術館 義工園地)
藝術世界 沒有距離
除了服務前來北美館參觀的一般民眾,義工大隊在不分族群、不分彼此都應該有機會欣賞藝術、創作藝術作品的理念下,將其化為主動的力量,透過辦理「歡喜計畫」,邀請不便來到美術館參觀的弱勢朋友們親身蒞臨北美館體驗藝術的美妙。自2009年7月至今,北美館義工大隊先後邀請了義光育幼院、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鶯歌家扶中心、伯大尼育幼院、恆愛發展中心、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永明發展中心等單位的成員們至北美館作客。藉由義工一對三至四人的貼心服務與導覽介紹,讓參與計畫的朋友們能夠心無旁鶩的欣賞藝術,在活動結束後,受邀者與義工們的心中總是充滿感動與不捨。
在2010年7月31日,北美館義工大隊更舉辦了「EYE天使藝術日」,透過中華光鹽志工協會的宣傳與募集,邀請到21位視障朋友參觀北美館的藝術展覽。因為視障朋友的特殊性,義工大隊採取一對一的方式,從視障朋友們到達圓山捷運站就開始引領、陪伴,在參觀藝術創作的途中,則讓視障朋友們透過聽覺、觸覺、嗅覺與義工們對畫面的描述、介紹等方式賞析藝術,視障朋友們體驗到的不只是藝術作品,還有與義工夥伴的互動所感受到的溫情。
▲義工夥伴一對一帶領視障朋友參觀北美館展覽。(取自 臺北市立美術館 義工園地)
▲2011年2月26日,藝術快遞列車來到了台北市立圖書館大直分館。(取自 臺北市立美術館 義工園地)
散播藝術散播愛
為了讓更多人共同進入藝術的殿堂,配合臺北市政府「文化就在巷子裡」的活動,義工大隊推出了「藝術快遞」計畫,使義工的服務場域不再只侷限在美術館中,而是走出了美術館大門,深入社會各個角落。透過導覽介紹、DIY教學等方式,以及熱情的服務與笑容,讓藝術在更多人的生活中紮根成長。
從開辦至今,「藝術快遞」的腳步到達國小、社區、老人公寓、教會,台北市立圖書館分館等地。近期的藝術快遞主要內容為莫內花園特展的作品介紹,並DIY製作卡片或剪貼作品,透過這些活動讓民眾體會藝術之美。
看完以上的介紹後,您是否對臺北市立美術館義工大隊產生興趣了呢?或是您也想參與藝術快遞或歡喜計畫的活動嗎?北美館義工大隊於每年3月和9月都有招募義工的活動,屆時,不妨來看看吧!
相關網站:
臺北市立美術館:http://www.tfam.museum/Index.aspx
臺北市立美術館 義工園地:http://volunteer.tfam.museum/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