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未來科技獎 創新生物混凝土
【記者 吳佑珉、游瑀涵/中正大學報導】
國立中正大學地環系教授陳建易與他的團隊,以微生物誘導沉澱技術拿下國科會主辦的未來科技獎,透過微生物封堵建築孔隙,來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此技術具備環保與節能的優勢,不僅可以強化建築的防水與抗震性能,還能自行修復微裂縫、節省冷氣能源消耗。
國立中正大學新技術獲未來科技獎
國立中正大學在淨零科技領域「微生物誘導沉澱技術,開發多功能之生物混凝土」這項創新技術,獲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辦的未來科技獎。
成長與收穫 創新背後的努力
團隊領導者陳建易教授,分享了研究這項技術的契機。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 陳建易:「這項技術在2010(年),被譽為在科學界裡面,20種將興起的研究,微生物在這個技術裡面因為昂貴,所以它沒辦法普遍化,因為我們的技術,用生物科技的方法,讓微生物能夠大量取得,我們才有機會應用。它會把我們的這個,建築物裡面的孔隙堵住,有部分的防水,也不會讓水泥的鋼筋生鏽,達到我們建築物使用年限的延長。」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博士候選人 林品芸:「實驗室一開始做微生物誘導的沉澱技術,我全程都有參與,我們現在才知道說,我們也可以透過微生物,一種比較環保天然的方式,將它變成一個材料的模板,也可以減少有機溶劑的廢棄。」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所二年級學生 賴建豪:「學校也提供給我們很多的幫助,不管是我們需要什麼儀器,都會提供給我們,老師的話他有帶我們去,參(加)一些展覽創新展。」
生物混凝土 兼顧建築效能與環保
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生物混凝土能達到抗菌、抗黴的效果,並且大幅提升建築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 陳建易:「以抗菌的功能來講,大概增加了35%的功能,我們如果用泡沫生物混凝土的時候,我們整個建築物把熱隔絕在外面,我們在吹冷氣的時候,大概有七成以上的能量,是耗在牆壁上,不到三成的能量,在冷卻我們的空氣,只要把熱阻絕在外面,可以省掉70%的能量。建築物的自我修復功能,這種微生物裡面,環境惡劣的時候會形成孢子,如果建築物有微裂縫,水分進來,孢子遇到水分,牠會自己再活化,活化的時候要呼吸,呼吸就會產生二氧化碳,就會產生碳酸鈣,這些礦化(結晶)又會堵住,原本因為地震產生的微裂縫,就不會讓水進來了。」
生物混凝土 未來發展與應用
生物混凝土相較於傳統混凝土具備更好的防震效果,為地震頻繁的臺灣提供一個新的建材選擇。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 陳建易:「我們以試體來講,強度可以增加大概20%,所以它能夠抗震。增加成本的話,一包水泥有增加,大概新台幣500塊到600塊,的一個成本。我們現在有國立中正大學衍生新創的公司,把這個技術做技術轉移,那我們未來如果新創公司賺了錢,當然是可以回饋給中正大學。」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