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困擾成健康隱憂 如何應對長期失眠問題
華岡融媒體記者/林庭緯報導
許多台灣成年人因生活壓力加劇而受到睡眠品質下降或失眠的困擾,失眠盛行率達到23.5%。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科醫師林繼宇表示,判斷失眠是否需要長期治療,可從持續時間和對生活的影響來考量。若失眠因短期壓力或環境變化引起,通常調整睡眠習慣即可改善。但若失眠持續時間較長,且顯著影響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則可能需要醫療介入。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其他症狀以影響睡眠,如焦慮、抑鬱等,尋求專業建議,有助於確定是否需要長期治療。

▲透過醫生的幫助可以讓你再次找回自己的睡眠模式。攝|林庭緯
林繼宇認為,治療失眠的方法多樣,視個別情況而定。常見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BT-I)、放鬆練習、運動與瑜伽。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和漸進式肌肉放鬆可減輕壓力,幫助更快入睡或防止半夜醒來。規律運動和瑜伽也能改善睡眠品質。不同原因引發的失眠需要不同治療,了解根本原因並在醫師指導下選擇最合適療法,是解決睡眠困難的關鍵。
針對失眠,林繼宇建議改善睡眠質量的飲食方法,包括避免在晚間攝取咖啡因和含糖飲料,因為這些會影響神經系統,使人難以入睡。雖然酒精可能讓人昏昏欲睡,但會干擾深層睡眠,因此不應依賴酒精助眠。避免宵夜也很重要,過飽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夜間睡眠。保持均衡飲食,使身體在入睡時處於放鬆狀態,是提升睡眠品質的關鍵。
林繼宇認為,在醫師指導下適量使用安眠藥是安全的,不會損害睡眠模式。然而,長期依賴安眠藥並非唯一選擇,還有多種替代方案可改善睡眠,包括放鬆練習、建立睡前紓壓儀式、使用柔和燈光促進睡意,以及確保使用舒適的寢具。適量運動也有助於增加睡眠需求,避免咖啡因和酒精,並減少壓力源,可提升整體睡眠質量。這些自然方法能輔助形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精神科醫師林繼宇透過演講來幫助長期失眠者提供解決辦法。攝|林庭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