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無照駕駛問題不斷增加 造成交通風險
華岡融媒體記者/楊婞妤報導
近期青少年無照駕駛問題增多,多起交通事故涉及未成年人,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警方指出,無照駕駛不僅危及青少年自身安全,也對公共交通秩序造成重大威脅。台北市交通警察大隊黃勤恩警官表示,青少年無照駕駛的現象主要可能是心理上覺得很「酷」,或是家庭監管不足及社會規範意識的缺乏導致。

▲無照駕駛可能造成車禍及無法彌補的傷害,也對公共交通秩序造成重大威脅。攝|楊婞妤
黃勤恩指出,許多青少年無照駕駛的原因並非必要,而是因追求刺激或受到同儕影響,認為無照駕駛是一種「酷」的行為。部分案件中,青少年甚至選擇深夜上路,以躲避警方巡邏。這種冒險心理,加上對交通規範的漠視,使他們容易低估駕駛風險,導致悲劇發生。黃勤恩補充,這類行為往往伴隨其他違規行為,例如超速、不戴安全帽或改裝車輛,進一步提高了事故發生率。
除了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家庭的角色同樣不容忽視。部分家長對子女的駕駛行為採取縱容態度,認為這只是練習或青春期的好奇心表現,這樣的觀念不僅助長了違法行為,還讓孩子缺乏對法律後果和安全風險的正確認識。黃勤恩強調,監護人在此類案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長應該為未成年人的行為負起責任,否則可能面臨連帶的法律和經濟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未取得駕駛執照的青少年一旦被查獲,將被處以罰款,並記錄在案。若其無照駕駛導致交通事故,監護人將承擔民事賠償,甚至可能面臨刑事處罰。黃勤恩表示,許多家長低估了法律責任的嚴重性。無照駕駛可能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未來,也可能給整個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黃勤恩呼籲,預防青少年無照駕駛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共同努力。家長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了解為什麼想無照騎車,並以身作則培養交通安全意識;學校則可透過教育課程幫助學生認識駕駛的責任與風險;社會應營造尊重法規、重視安全的氛圍。

▲黃勤恩警官(左)提醒青少年要遵守交通規則。攝|楊婞妤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