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3-縫合峽谷的英雄~福美吊橋紀事(11公民新聞獎參賽作品)
2011 PeoPo公民新聞獎參賽作品觀摩
編號:A123 |
|||
作者 |
陳佩芬 | ||
作品名稱 |
縫合峽谷的英雄~福美吊橋紀事 | ||
原發表網址 |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93031 | ||
作品說明 | 在88水災期間遭到重創的達娜依谷,非但生態景觀公園慘遭毀滅性的破獲,就連對外交通的一座水泥橋與一座景觀吊橋也一併遭洪水沖走,部落居民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靠著人力流籠進出,搭乘流籠雖然暫時解決族人民生物資和人員運輸的困境,但由於設備簡陋,過程中危機四伏,民眾無不提心吊膽,但隨著重建腳步的加速,由大陸福建省紅十字總會捐贈,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援建的「福美吊橋」將於近日完工啟用,山美、新美部落居民將正式揮別「流籠歲月」的夢魘。
「福美吊橋」的設計與「達娜依谷吊橋」大異其趣,一般稱之為「吊床式」或「直路式」吊橋,目前國內相同形式的吊橋僅有二座,一是位於竹山鎮的大鞍竹海風景區往太極峽谷途中的梯子吊橋,另外一座則是台北市內湖區的「碧山巖」旁的白石湖吊橋,前者長136公尺,後者長116公尺,新建的福美吊橋則為國內最長達175公尺,橫跨在曾文溪上,其壯觀的景象可想而知。 「福美吊橋」與「達娜依谷吊橋」的興建過程相當艱鉅,公民記者有幸全程參與紀錄。這二座吊橋是由素有台灣吊橋教父之稱的南投王水枝家族所承建,其家族在全台各地建造過上百座吊橋,他們常常得在數十公尺的空中搖晃過日子,他說:我們不是達摩禪師,沒有一葦渡長江的本領,能讓大家走得便利與安全,就是我們家族最大的成就。 57歲的王德安是南投縣草屯鎮人,父親王水枝是吊橋業界知名的老師傅,早期學習日式建造方式,靠的是經驗與膽識,現在科技文明,技術不斷創新,父親現年81歲,雖然已經不在高空中寫歷史建造吊橋,但仍然每天坐鎮工地,指揮若定,為的就是要完成每一座象徵台灣造橋技術的偉大工藝品。 王德安父子在全台建造過上百座吊橋,他獨力完成的也有卅餘座,看著吊橋的工法與材質不斷改進,樂在其中。 王德安說,早期吊橋的主纜、吊線都使用裸鋼索,橋面的縱梁、橫梁只有簡單的防鏽,現在鋼纜有包覆防鏽,橋梁也鍍鋅、烤漆,防鏽效果更好,以前吊橋地板大都採用落葉松等木材,現在則改用塑膠櫸木,不容易腐朽。 另外,早期橋頭基座以水泥、混凝土為主,現採則用鋼構;以前主鋼纜都是人工邊拉邊調整,現在測量好現場組裝。他說:建造吊橋無論傳統或新式工法,工人常常得在十餘公尺甚至上百公尺的高空中作業,有一次在埔里鎮力行山區一座一百五十餘公尺的橋基高空作業,雖然經驗豐富,但一晃動,還是會嚇得「皮皮挫」。 他說「我是用造橋舖路的心態工作」,每次吊橋完工,看到兩地民眾往來更便利、更安全,我就很有成就感。 橋是通了,最高興的是部落的孩子,這群在88風災中歷經「流籠河中吊,漫漫求學路,解我心中情,唯有師長知」的學童,自此不必再擔憂因為天災無書可讀的迥境,要參加新橋啟用儀式的同學們,一早就在橋的兩端狂嘯奔馳,經過兩年,因為吊橋的啟用終於重新找回孩子的笑容和部落族人的信心。福美吊橋還特別以紅、藍、黑三色的橋身裝飾,美觀中充滿鄒族原住民特色。 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麗花表示:「福美吊橋」未來將與達娜依谷生態景觀公園內的「達娜依谷吊橋」將共同承擔起恢復部落觀光產業復甦的責任,而「福美吊橋」則還成為山美大橋的替代橋樑重責,安麗花對於這二座吊橋的功能充滿期待,相關單位預計將於近期舉行啟用典禮,儘速提振部落觀光產能。 兩座雄偉壯觀的吊橋啟用之後,對達娜依谷自然生態之美絕對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也必然成為園區的新賣點,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麗花、村長莊信義均對這二座新型吊橋的落成,以及對部落產業發展正面價值表示肯定。 |
||
關於作者 |
學歷: 經歷: 小傳: |
||
相關連結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