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民數百年來依循著祖先留下的智慧與經驗,與大地和諧共存著,早期濁水溪只要颱風下大雨,河堤就會改道,淹沒臨近的村庄,村民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溪王祭」的儀式,在每年農曆七月十六當天祭拜溪王。從此以後,台西一帶居民不再受河堤改道、溪水氾濫之苦。
但是如今濁水溪繼集集攔河堰開發後,工業大量榨取營養肥沃的河水,濁水溪的生命,早已黯然無存。濁水溪口沿海居民,遭受更多的天然災害迫害,尤其在大潮與颱風天,而這些災難都歸於工程至上、人定勝天的錯誤思維。
呼籲政府新思維,水路隨水路而行,不要刻意阻擋或安排其自然而然的水行路。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看了內容有點不明瞭:
「早期濁水溪只要颱風下大雨,河堤就會改道,淹沒臨近的村庄,村民為了祈求平安,便有了「溪王祭」的儀式,在每年農曆七月十六當天祭拜溪王。從此以後,台西一帶居民不再受河堤改道、溪水氾濫之苦。」
是指早期就有河堤,一下大雨就被「沖毀」;
還是早期的「河床」或河川行水區,一下大雨就改道,以至於淹沒臨近村莊?
個人感覺應該是後者較有可能。
如果是後者的話,則除了不敢掠「溪王」之美外,沿河兩岸興建的「堤防」,應該也有很大的功勞。因為它可以讓行水區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淹沒溪岸兩側的村莊。
另外,目前農友們在情緒上,大概很討厭攔河堰。不過依據粗淺的水利常識,如果暴雨又碰上大潮時,似乎攔河堰恰有暫留大水的功能,可減低水行速度,避開下游「海口的大潮」,與「上游洪峰」同時淹至低水位的濱海村莊的「加成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