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照顧以色列-老有所歸

2012/06/28 15:33
6,821次瀏覽 ・ 3次分享 ・ 29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很多猶太人被關集中營,財產搜刮一空, 

戰後他們陸續回到以色列。

五十年間,以色列老人人數增加八倍。

照片

跟台灣老兵一樣,這些飽受戰亂的人沒有家,甚至沒有家人,選擇落葉歸根後,以色列政府給他們的照顧很周到,安排他們住進五十美元一個月的老人住宅,每週動員志工打兩千次以上的電話關懷,撫平過去生命遭到的迫害與傷痕。台灣早年也有仁愛之家之類的老人住宅,但不多,也不敷未來使用,以台北市來說,正準備開放公立第四座大龍綜合福利老人住宅,只能容納八十名長者。以色列讓老有所歸、老有所終,值得我們參考。獨立特派員觀察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Jhu (未驗證) ・ 2012/10/25 23:45

經歷那場浩劫後生存的人,那依深駐於他們憶象中抹不去的魅影,社會該如何給予這些創傷者回復「生活」?曾經被迫失所而無所有的人,在不是不屬於自己的地方與親友漫談,能有機會當祖父母該有的樣子,對這些年復歲月的長者的確是「生活」啊。核心目的是如此得被重視,體現了對於人的尊重。

實踐-慧婷 (未驗證) ・ 2012/11/01 22:11

片中提到老人日間照顧中心這名詞使長輩有一點成見
讓我想起在老人領域機構實習時,社工員辦了一個活動
取名叫做:「單身銀髮貴族」因為這名詞使很多平常熱愛參與活動的一位奶奶不願意參加。但其他有參加的人都會想再參加,因為那最主要並不僅是交異性朋友,而是透過活動建立長輩間的關係。
但名字的確是我們對這活動的的第一個觀感,決定我們要不要參與活動的關鍵。
而日間照顧中心這名詞較少人知道,大多人對這概念並不是非常熟習,這是政府目前正在推動,因為老人化的趨勢走向,使日間照顧和老人公寓有更多的需求。
透過影片使我了解以色列在這地方下的功夫,這真的是我們值得去學習的,儘管我們的文化背景不同,但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思索。

記者周傳久回應慧婷 (未驗證) ・ 2012/11/01 23:57

講到定名方式對參與的影響
台灣因為少子所以有很多大學動腦筋開發老人市場求生
有家大學前一陣子為了獨樹一格而有許多學者一起打算將老人學習組織定名為優齡學院
天啊
優齡 幽靈
後來才作罷

實踐 (未驗證) ・ 2012/11/02 14:03

在以色列照顧戰後老人潮的各種因應方式
是相當用心與照顧周到的

相對於台灣來說
我覺得老人其實也是相當的被重視與照顧的
只是以色列的組織發展比我們更趨完善
我們可以從看見別人的優點
進而去增進我們的不足

台灣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
政府也越來越重視銀髮族的生活品質
相信不久後台灣也能向國外一樣漸趨成熟

實踐>>>小芳 (未驗證) ・ 2012/11/02 16:47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以色列這個國家重視且辦到了讓老年人「老有所歸、老有所終」的目的,這也是其他國家值得效法學習的優點。台灣目前也逐漸發展社區照顧政策,可望台灣透過看見其他國家在社福政策的優點,看見自身的不足,進而從根本做起。期待預見下一個改變的台灣。
讓我最認同的是影片中對於字眼的運用,這就是我們一直學習的所謂「同理心」,例如:當我們聽到小朋友叫你「阿姨」或「叔叔」時,會不自覺錯愕,接著會無奈的笑著回應,但內心卻無比在意為何不是「姐姐」或「哥哥」的稱呼呢?同理老年人的心理,他們何嘗不是呢?所以對於字詞運用真的要非常小心,懂得同理他人感受,站在他人角度設想,將可幫自己加分。

實踐-思特 (未驗證) ・ 2012/11/02 20:20

早年都在戰亂四處避難的他們,可以落葉歸根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地方,"老有所終,老有所歸",以色列政府面臨高齡化做了很好的規劃。
反觀台灣,目前許多資源都集中在都市,機構式及社區式服務,在鄉下並數量不多,品質更是參差不齊。戰後嬰兒潮陸續退休進入老人期,老人照顧是政府很大的課題,要怎麼規劃才可以給予最適切的服務,這些都是台灣值得深思再深思的重大議題。

實踐--豐豐 (未驗證) ・ 2012/11/02 23:03

在台灣有需多的老人服務中心、老人日間照顧中心、老人公寓等,許多時候在一間機構或是一項服務的命名中總是存在著"老人"的這個字眼,對於很多長輩來說,他們自己是不這麼認為的,而是不是能夠有其他們名稱來代替是我們可以在想想的,像是現在有需多不在標籤的"老人"這個字眼的代名,像是樂齡、敬老等。
另外在以色列這個國家特別強調即落實的就是社區式的照顧,透過社區式的照顧 讓更多社區中的長輩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服務,透過電話問安、居家關懷及訪視、送餐服務以及健康促進,這四大項來真正落實照顧的品質及服務,這是不論在台灣或是以色列等國家都在落時及進行著的,同時也能透過社區照顧的模式讓更多社區中的我們能夠一同共享。

實踐--豐豐 (未驗證) ・ 2012/11/02 23:05

在台灣有需多的老人服務中心、老人日間照顧中心、老人公寓等,許多時候在一間機構或是一項服務的命名中總是存在著"老人"的這個字眼,對於很多長輩來說,他們自己是不這麼認為的,而是不是能夠有其他們名稱來代替是我們可以在想想的,像是現在有需多不在標籤的"老人"這個字眼的代名,像是樂齡、敬老等。
另外在以色列這個國家特別強調即落實的就是社區式的照顧,透過社區式的照顧 讓更多社區中的長輩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服務,透過電話問安、居家關懷及訪視、送餐服務以及健康促進,這四大項來真正落實照顧的品質及服務,這是不論在台灣或是以色列等國家都在落時及進行著的,同時也能透過社區照顧的模式讓更多社區中的我們能夠一同共享。

實踐--豐豐 (未驗證) ・ 2012/11/02 23:07

在台灣有需多的老人服務中心、老人日間照顧中心、老人公寓等,許多時候在一間機構或是一項服務的命名中總是存在著"老人"的這個字眼,對於很多長輩來說,他們自己是不這麼認為的,而是不是能夠有其他們名稱來代替是我們可以在想想的,像是現在有需多不在標籤的"老人"這個字眼的代名,像是樂齡、敬老等。
另外在以色列這個國家特別強調即落實的就是社區式的照顧,透過社區式的照顧 讓更多社區中的長輩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服務,透過電話問安、居家關懷及訪視、送餐服務以及健康促進,這四大項來真正落實照顧的品質及服務,這是不論在台灣或是以色列等國家都在落時及進行著的,同時也能透過社區照顧的模式讓更多社區中的我們能夠一同共享。

實踐玟瑜 (未驗證) ・ 2012/11/02 23:52

我國雖然對於老人已日益重視,然而,許多舊觀念卻使老人對於老人住宅有強烈的反感。直到現在,許多老人對於老人相關產業仍抱持著消極的態度,這樣的態度也讓我在機構參觀中遇到了:
因找不到機構而詢問路上的長者,剛好遇到一位欲至老人中心的長者,然而,長者一得知我們是想參觀老人中心時馬上回答:蝦!!你們年輕人怎麼來這種老人的地方...唉!!沒什麼好看的啦!沒那麼好玩。
以上對我產生了很深的影響,雖然在老人中心裡仍可聽到許多長者快樂的唱歌、學習,可是卻讓我不得不思考,這樣的服務對他們而言雖然可以消磨許多時間,可是卻無法真正改善他們的負面思考。那,我們到底又該如何做呢?

實踐-逸書721 (未驗證) ・ 2012/11/03 03:32

要有快樂的銀髮生活就要有健康的身體心理,以色列在社區中設置老人日間照顧中心,提供許多有益長輩身心健康的活動,包含音樂舞蹈表演、共同藝術創作、健身運動等,但統計結果全國只有2%的老人家使用,為何使用者不如預期呢?沒想到原因之一竟是因為名稱當中有「老人」二字,所以如何行銷優質的服務,或是落實良好的政策,使用者的主觀感受應被優先考慮;不過,也希望自己在未來成為老人家時,能有更豁達的心,從容面對銀髮生涯!

實踐 慧珊 (未驗證) ・ 2012/11/03 08:01

在影片中看見以色列在社區照顧、
日間照顧中心、老人住宅方案、互助團體各方面的努力

用各種方式去照顧老人化生活

除了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也鼓勵老人走出家裡

另一個我他們考慮到的問題是標籤化
我想許多老人都不想承認自己是老人

所以在日照中心的主題俱樂部
社區健身房等活動也有助於老人走入社區
增加他們的生活多樣化

實踐-宇潔 (未驗證) ・ 2012/11/03 15:38

目前台灣對於老人所推行出的政策和方案確實很多,但卻不是每一個政策都完善的,資源的分配不均讓鄉村的長者並沒辦法獲得較好的照顧,這是很值得政府去關心的!!

嘉義瘦子 (未驗證) ・ 2012/11/26 18:59

以色列這個國家重視且辦到了讓老年人「老有所歸、老有所終」的目的,這也是希望我們台灣未來可以朝進的方向。在台灣我們有老兵想當年我們也是靠著這些老兵,來保衛國家保為著我們下一代。
在以色列照顧戰後老人潮的各種因應方式,是相當用心與備受照顧的,以色列在社區中設置老人日間照顧中心,提供許多有益長輩身心健康的活動,包含音樂舞蹈表演、共同藝術創作、健身運動等,我們可以吸取以色列的經驗當中看見別人的優點來增進我們不足的地方,希望台灣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希望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未來老人的規劃重視老人,每個人都會老都會希望是備受尊重。

・ 2012/12/11 12:12

老有所歸,給老人們一個安穩的老年,是年輕一代的責任,給這些為社會付出歲月的老人們,一個尊嚴!
老人住宅`老人社區與互助團體,利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多的效益,團結就是力量!

・ 2012/12/11 20:14

戰爭時期飽受欺壓得以色列人相當具有其民族性,對於戰後老人家的照顧更是許多國家值得效法,雖然在臺灣能隨處可見許多老人安養院,但是這是跟以色列所對老人家照顧有所不同的,他們透過日常生活的小部分帶動了整個老人家社區的營造,讓這些老人家感受到不只是一個社區的居住,更是能與同伴一起處在快樂的生活環境,最特別的是,國家對他們並不是認為他們只是老人家,而是頒給他們一人一張資深公民卡,使得這些老伯伯老奶奶覺得自己是被國家重視而是被照顧的,此外,當地的年輕人有在閒暇時間進入社區陪伴這些老人家,讓他們更覺得不會孤單

・ 2012/12/11 21:51

以色列政府給予老人優厚的照顧,也許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要撫平二戰的創傷,台灣有類似的情況,卻無完善的福利制度,是我們該好好反省的!

・ 2012/12/11 23:28

高師燕巢~~
我覺得照顧老人、老人安置中心這些服務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但是除了無家可歸的遊民外
正常家庭的老人家們會不會被子女送去那邊呢?
會不會造成新一代年輕人想法的改變?
覺得父母老了送去那邊就好了
這肯定會讓父母很受傷
所以我覺得發展老人福利的過程
也要加強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 2012/12/11 23:38

高師燕巢 王慧筠
影片中可以看見以色列在社區照顧、日間照顧中心、老人住宅方案等等的努力
用各種方式去照顧老人和戰後老兵的生活

目前台灣對於老人所推行出的政策和方案確實很多,但往往都會因為政黨鬥爭等等法案在立院就被擱置,老人照顧的社會福利成了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讓老人們沒辦法得到完善的照顧
值得我們反思這些問題與解決

・ 2012/12/12 21:25

高師燕巢

臺灣的老人照顧並不完善,老化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是每個人會經歷的,所以老人照顧是很重要的,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以色列做最得好的就是把教育和照顧結合在一起,雖然台灣一些學校有,但還不多。

・ 2012/12/12 22:40

高師燕巢 游冠坤
目前的老年人口相當個高,不只要盡快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還需要制定許多老年人的福利

・ 2012/12/13 00:06

由於傳統中國社會向來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自豪,所以政府也希望能透過此文化美德,運用家庭照顧資源和功能,來解決諸多老人社會問題,然而今日多數家庭在照顧失能老人過程中所受的辛勞,恐怕有些家庭早就將老人照顧視為一個「包袱」,已非昔日寶貴的資產,甚至已演變為「家有一老,必有一倒」的景象,因此家庭照顧的需求政府若未給予適當喘息服務和專業方面的協助,在長期的照顧負荷和文化壓力的擠壓下,對失能父母的不當對待、疏忽甚或虐待、棄養的老人保護案件將愈來愈多,老人問題也愈為嚴重。

老有所養,是所有人的想望,希望解除人老最怕無人可依、被迫離家安養的恐懼,能夠將溫暖、關懷送到更多老人家的眼前。老年人有適切的服務,才能擁有有品質的生活,益發顯出智慧的冠冕,是政府應該持續努力的方向。補強現有機構照顧及社區照顧服務未能滿足的部分,藉由找到社區中對的人,找出社區潛在人力、物力,將現有社區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連結,滿足社區老人及其家庭。營造一個使我們的老人可以在家安老的環境。

・ 2012/12/13 01:25

在老人照顧方面,相較於以色列,台灣的老人照顧設施似乎多半由民間組織負責的居多,政府方面的照顧措施比較有限。以色列政府為了那些受到迫害的老人所提供的照顧算蠻齊全的,住所、生活、健康及心裡等方面都有其應對措施;台灣政府可在老榮民和其他老人的照顧上參考其做法。當然,也可從其做法中,提早解決一些問題,比如措施的使用率方面,可能會因為名稱的問題,引來老人們的排斥,在這方面,就可以先做一些改變等。不同的國家,雖然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問題產生,但以色列的某些做法還是可以讓台灣的做一些參考與改進。

・ 2012/12/13 12:54

相較於台灣的福利措施 , 以色列明顯的給予老年人更多的尊重和關懷 , 這對於強調敬老的中華文化而言 , 實為一記當頭棒喝阿 , 標榜著老有所終,老有所歸",以色列政府面臨高齡化的社會做了很好的規劃。

・ 2012/12/13 12:54

相較於台灣的福利措施 , 以色列明顯的給予老年人更多的尊重和關懷 , 這對於強調敬老的中華文化而言 , 實為一記當頭棒喝阿 , 標榜著老有所終,老有所歸",以色列政府面臨高齡化的社會做了很好的規劃。

・ 2013/01/12 11:26

高師大英語系二年級 錢俞諠

以色列對於戰後流離失所的老人們有良好的照顧
有專門的機構可以收容他們
甚至讓他們可以發展所長
其中還有一點是學生會到這些機構幫忙
這樣老人家可以以最低的負擔享受到最好的服務
我認為這都是很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