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不配合「右轉專用道」反而更亂?
高雄的「右轉專用道」設置越來越普遍,但一直沒有讓民眾確實了解與配合遵守,導致新設的右轉專用道,有很多民眾並不遵守、有些則是佔用右轉專用道(比路霸還路霸),因此有關設置單位,不能再漠視、也不該再繼續設置下去,應先確保設置前後應有的配套措施,讓「右轉專用道」可以發揮其功能,或者不要設置。
Google街景圖示意:
http://goo.gl/maps/zWtt4
設置初衷:
相信設置「右轉專用道」,主要目的是在紓解準備右轉之汽車,避免與直行車輛衝突。
在更多路段也陸續新增最右側,作為"右轉專用道"(如高雄博愛路與大中路口、民族路與中正路口、建國路與中山路口、澄清路與三多路口.....)
現況:
隨時可以在高雄市設有「右轉專用道」路段看到違規佔用車道停車的情況,有時甚至還俳排,非常誇張。這不但讓「右轉專用道」形同虛設,根本就比在設置前的交通更亂。因此設置右轉專用道以前,該路段路邊還可以停車,如今設置右轉專用道後,看不到其功能,倒是因為設置後必須遵守,等於讓違規佔用停車與經過車輛,都無法遵守。
設置未完善配套與落實:
1.高雄機車騎士仍習慣靠右車道行駛,但許多路段一下子最右側是機慢車道、一下子又是"右轉專用道",而相關標示,也必須騎快到該路段才能看清楚,不論汽車或機車騎士,都是非常危險的設置。(若車多,根本無法得知該路段是右轉專用道)
2.讓機慢車夾擊於危險當中,增加車禍機率。
3.影響該路段店家或住戶出入,導致店家客戶經常佔用專用道上下車,有時一停就是數十分鐘,影響車流甚鉅。
交通設施設置程序與配套:
1.交通標示設置,並不是在辦公室裡畫畫線,然後請包商畫線就可以,必須長期觀察了解該路段特性,期規劃出來的交通標示,才能有效被遵守與引導車流。但當今各路段均可看到重劃設的標線,顯然規劃不當比例太高,不但浪費劃設標線工程、增加柏油路面瑕疵,同時嚴重影響駕駛人行駛安全。
2.設置前仍應特別宣導(如設置臨時宣導看板、擴音提醒等配套設施與方案),如需要應於特定時段加派人員至該路段在安全情況下進行宣導。
3.設置後的觀察紀錄與評估,避免類似設置尚未成熟、未確保安全就普遍設置,將導致日後車禍增加、駕駛人困惑,最後可能還得花錢改回來。
4.另外強烈建議,如需設置「右轉專用道」,應確保原本習慣最右側行駛的機車能夠確切知道,並且確保其安全。(例如:應避免讓機慢車在汽車車陣中穿梭、即當今的右轉專用道,左邊多為汽車行駛,右邊又讓大部分右轉汽車行駛,等同將機車逼到兩車道之車陣夾縫中)
交通局與交通大隊能量不足以應付:
1.過多時間在應付個別狀況,使得常態性嚴重問題一直被忽略。(例如:熱門店家必然會有顧客違規停車問題)
2.相關資源、補助、層級均不足,中央應增加數倍的資源與協助,務必讓交通設施、專業、資源可以及早趕上當今嚴重的交通問題(塞車與安全問題),為了達到目標,可先集中資源在特定地點之路段,進行示範性的設施、管理等初期實施成功模式,在將相關模式可以分解成可參考的資訊,再會整成交通智庫~
3.跨部門的整合:由於組織太過"專業",反而沒有能力確實了解其他領域的狀況。例如:駕駛人的"行為模式",如何讓一個經常性違規的人,使其行為改善,可用那些方案(成功方案建立)、讓違規人可以選擇繳交罰款或做志工抵扣(重點:放在改善違規行為),因此交通局可與行為研究單位、社團等整合,然後先做示範方案,以促進跨部門的溝通管道建立、溝通模式建立等。
4.逐步推動"汽機車數量與流量管制",避免大家都塞,改善成某些時段不便,但卻可以促進交通更順暢與安全。
2013.01.15 公民記者/陳站長 高雄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