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榮獲優等獎 剪樂社帶民眾認識萃湖的故事

2014/01/07 15:54
1,234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政大之聲記者/謝云亮、張瓈、丁宛臻、林毅澤】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為推動全民環境教育,舉辦第一屆全國地球環境教育創意競賽,文山社區大學「剪樂社」成員陳榮瑞以微電影「萃湖的故事」,記錄社區環保工作者與文山區居民一同復育萃湖生態的過程,結合生態復育與地方情感,獲評審青睞,得到微電影組優等獎。
 位於文山區木柵公園的萃湖,周邊保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濕地生態探索工作坊老師陳德鴻說:「翠湖的面積雖然不是很大 但是是在都會公園裡頭僅存的一塊濕地 我們稱這個叫綠寶石 他提供了很多動物棲息還有環境教育的功能。」但由於部分民眾將外來種生物帶進萃湖,對湖內生態造成衝擊,陳德鴻說:「很多的外來種造成很多的比較弱勢的小生物是沒有辦法在這裡存活。」原生物種減少,甚至滅絕。過多的藻類造成優養化,讓清澈的湖泊不復存在,岸邊也因不當種植非洲鳳仙花,導致許多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間受到壓迫。
 為挽救萃湖生態,文山社區大學開設濕地生態探索工作坊,生態學員與文山區居民透過清除雜草、除去外來種等方式,進行生態復育,在他們的努力下,萃湖逐漸恢復原本的面貌。文山社大剪樂社社長陳榮瑞說:「我剛好看到這則消息,我們剪樂社本來就在拍攝社區周遭這些生態的環保的社區的事情,所以我就準備了一些器材,就跑到翠湖看到一群人真的穿著蛙人裝,還有社區民眾大家都到齊了。」決定將民眾復育萃湖的過程拍攝下來,記錄「萃湖的故事」。
 「萃湖的故事」一片以復育萃湖為主題,記錄文山社大濕地探索工作坊帶領文山區居民復育萃湖的過程,文山社大校長鄭秀娟說:「他這個影片的內容把我們整個萃湖外來種移除的一些核心觀感帶出來了。」片中可以看到志工們穿上防水衣跟雨鞋,踏入萃湖清除過多的浮萍以及破壞生態的外來生物,濕地生態老師陳德鴻也在片中介紹萃湖生態的重要,搭配文化工作者馬麗英小姐的胡琴創作,唱出對文山區風景的感情,陳榮瑞說:「萃湖是馬小姐創作的泉源,所以他也是有感而發愛護萃湖,鼓勵我們來講萃湖的故事。」
 真實的紀錄與居民的攜手合作,是這部片獲獎的原因,環保局局長吳盛忠說:「第一個是他是整個社區民眾的參與,第二個就是說,他過程中都有用很多傳統的配樂,聽了會有很獨特的感覺。」剪樂社以記錄文山區在地文化為主軸,到今年已有十五年的歷史,陳榮瑞表示,透過這次的影片,能將溼地生態教育以及社區民眾維護本土生物的故事傳遞出去,影響更多的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