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永遠退而不休的台日經貿功臣

2014/02/13 17:53
3,256次瀏覽 ・ 3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照片

   李上甲先生在台灣的經濟貿易發展史上是一位相當特殊的傳奇人物,他融合了日本的嚴謹和台灣的彈性,創造出獨特的貿易拓展機制,他也是台灣經濟界第一位獲得日本天皇頒發「旭日小綬章」的經濟大師。李上甲認為在經貿的交流中,最關鍵的要素是「人・物・資本」,因此提出台日企業合作最重要的課題在於「貿易・投資・技術・商業模式」等四方面,藉此積極推動建構台日間互補關係之相關政策。在他一生中,有四十五年的時間專職在台日貿易的交流上,並在這段期間促成了67億美元的貿易金額。

   日本是一個相當保守的民族,如果沒有平日深切的積極耕耘,藉由與日本人交往去了解日本文化,並不容易打入"保守"的日本社交圈。李上甲深諳這樣的道理,因此他的足跡踏遍日本所有縣市,親自到實地與日本人交朋友、搏感情,了解當地的產業動態,而不是選擇在舒適的辦公室中空想做規劃。他有如空中飛人般,日本等於他第二個家,手上數十本護照就是勤跑日本的最佳佐證。因此他在台日的人脈與交遊廣闊,隨時可以組織需要的台日工商團體互相進行商務交流,需要與日本政商界打交道時,也可信手拈來告訴你該去找誰。

照片

   他的主要工作是促進台日之間的工商界媒合,他為台灣的產業帶來極大量所需要的各類技術與市場,藉由經濟領域的非營利組織(NPO)或非政府組織(NGO)的相互支援,對於台日經貿的成長有著極大的貢獻,也成功地為台灣企業打通對日投資的任督二脈。自1993年至2007年之間,他所主持的基金會,以主辦者、共同主辦者或協辦者的身分所進行的活動中,曾經提供協助的日本團體・機構的數量多達257個。同時,台日雙方在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領域的活動項目達17類,台灣方面參加活動的企業累計有14,479家,日本面則有高達34,287家的企業。,他所辦的大小型赴日拓銷團,主要以電子、電腦、機械、模具、整廠輸出等為重點項目。所衍生出的貿易金額推估達67.26億美金,台灣自日本引進的技術案件(包含OEM、ODM、許可生產、重要技術案件等)則達到451件之多,對當時平衡台日貿易逆差有很大貢獻。李上甲辦拓銷團就像變魔術一樣,藉由他平日的深耕,這些輝煌戰果的獲得其實並不需曠日廢時,每次赴日拓銷所花的時間只需三、四天而已。除了對日的市場拓展,他甚至協助解決了台日的貿易摩擦而受到矚目。1990年3月外貿協會所成立的對日小組在李上甲的領導之下,有系統地整合生產力中心與外貿協會的資源,建構足以因應新局勢的成長策略並展開一連串的有效活動。

   在台日斷交後,為了維持台日雙方各項交流活動,李上甲也在幕後做出很大的貢獻。李上甲於「財團法人台日經濟貿易發展基金會」任職期間,成功地統籌了「東亞經濟會議台灣委員會」、「台日商務協議會」、「台灣對日商務企業聯誼會」等相關團體的對日關係資源,而該基金會之首任董事長即為已故的辜振甫先生。在對日各項交流上,李上甲是辜振甫的左右手,辜振甫對他是完全的信任與授權,但李上甲從未浮出檯面,總是默默地完成辜振甫所賦予的任務。他是如何完成使命必達的境界呢 ? 常有日本人在餐宴的場合上請教他一生的工作哲學,他會在餐巾紙上簡短的寫著 "各取所需"四個字,拿到的日本人也往往如獲至寶不斷感謝他。這四個字看似容易,卻需要花費極多的時間默默耕耘,甚至得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這些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辛苦。在對日貿易上,李上甲至今仍是無可取代的人物。這也是為什麼他因為年紀與法規限制,在68歲時不得不從外貿協會退休,而退休後卻還無法休息,繼續在「台日經濟發展貿易基金會」擔任秘書長,基金會是辜振甫替李上甲量身訂作的非營利機構,讓他擁有更具彈性的舞台來持續推動對日貿易工作,直到82歲因為年紀真的太大了,才懇辭基金會董事及顧問等一切正式職銜。

   從基金會退下來後,在家裡卻還是退而不休,常有人打電話拜託他協助處理日本相關事務,家裡的傳真機也隨時待命準備接收相關資料,可以說李上甲對台日經貿交流永遠退而不休,一生對於台灣的經貿發展,真的是做到鞠躬盡瘁的程度,也因此在日本受到極大的肯定,更在2005年獲得日本天皇頒發 [旭日小綬章],成為台灣經濟界第一位獲得如此殊榮的人物。旭日章是日本勳章的一種。1875年4月10日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授與「對國家公共有功勞者中,有引人矚目的顯著功績內容」。比起瑞寶章的授與對象更為狹窄 [維基百科資料]。

   李上甲受到日本工商界極大的支持與推薦,也因此才能獲得此一殊榮,作為他這一生在台日之間促進貿易交流貢獻的最佳詮釋。雖然獲得如此殊榮,李上甲仍舊保持一貫的低調風格,在國內並未引起太大的波瀾,也未有太多人注意到他一生在台日經貿事務上的重大貢獻。在目前一片拼經濟的混沌局勢中,台灣很可惜地損失了這樣一位國寶級的經濟大師,在他過世前兩個月,甚至還有新的想法想要寫成書供後人參考。很可惜這樣創新的金頭腦已經消逝,他腦中寶貴的貿易哲學與資料也將從此消失。但是他以非營利、非政府組織的貿易平台作為基礎,積極到國外耕耘產業人脈,深入了解他國文化與產業現況,並找到國際產業之間的互補性,藉此幫助國內產業界拓展市場出海口,並引進所需要的技術資源,其影響力遠超過一般廠商所能觸及的範圍。這樣特殊的經濟發展模式不一定只能應用於對日貿易,李上甲的經驗若能廣為推廣至其他國家,並為後人所學習,或許將是改善台灣經濟的重要關鍵。
 

聯絡信箱: JY_Lee@itri.org.tw

授權方式: CC-BY-SA 3.0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