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共同記憶 居民守護木柵公園游泳池
【政大之聲記者/蔣慧潔、林熙堯、葉素雯、宋晨郡專題報導】座落於文山區的木柵公園,佔地1萬1000多坪,放眼望去,盡是豐沛的自然景觀。然而因為近年閒置,導致環境陰森、遊民充斥,使用率逐漸下降。民國101年開始,政府計劃大規模整建木柵公園,獲得居民普遍認同。但也有里民提出建議,要求保留公園內的室外游泳池,希望政府動工前,能多與使用者溝通。
木柵公園改建案指出,整治的內容包含「把涼亭改為落葉堆置區」、「興建綠化教室」以及「拆除室外游泳池」。負責這次改建案的公園處處長張郁菁表示:「我們在公園,如果界定為生態公園時,我們希望用減法,不希望用加法,我們希望就是人為的部份盡量減少,不透水的盡量減少,硬體的部份盡量減少,就是這個概念。」除了希望把空間還給綠地,張郁菁更說,政府近年成功推動社區的溫水游泳池,導致木柵公園的室外泳池使用率下降,也是此次拆除的原因之一。
為保護木柵公園,一群居民自發性地成立起「台北市文山區木柵公園生態文化永續經營發展促進會」,監督政府的改造計畫。前任樟林里里長、目前是促進會志工的鄭建炘表示:「當初是希望針對公園大方面改造能符合公民的使用,下面這個游泳池原本的預計也是要被拆掉,那在很多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你這樣不顧我的意見,就要把它直接拆掉,那當然會造成很大的反彈。」他說,此游泳池是台北市唯一的露天游泳池,許多居民長期在這活動,已經30多年,培養深厚記憶。
走過30年,更有潛水教練志願擔任救生員,擔綱游泳池的守護者,維持民眾安全。鄭建炘認為,居民對游泳池有情感、也有需求,無法理解政府堅持要拆的理由。促進會召集人江錦鳳也說,此室外游泳池陪伴許多人,更是小孩活動的重要空間:「這個遊泳池是陪著小孩子成長的游泳池。像過敏性體質的小孩子特別多,那醫生都是教我們把小孩子帶去室外游泳池,空氣良好,像我們家小孩也是因為這個樣子。」江錦鳳強調,不管市府如何做、怎麼改建,就是要保留這個室外游泳池。
在近期,台北市政府舉辦過多次關於是否拆除泳池的公聽會,促進會都積極提出保留游泳池的建議,像設置雨水收集系統、提高公共設施的安全性等。公園處處長張郁菁回應,經過公聽會後,市府進行個案評估、考量居民需求後,決定暫緩拆除泳池的計畫。她說:「每一個個案我們會做更進一步的評估,並不完全是因為民眾贊成或反對,我們還是會有一個專業的思考進去。」但她同時表示,目前並不保證,未來是否會繼續保留該游泳池。
在多次的溝通與討論後,木柵公園的室外游泳池暫時能保留,體現了官方與民間成功協商的案例。然而,游泳池是否能永續經營,仍有許多細節有待商榷。守護泳池的居民期待,政府能傾聽更多聲音,與民間達成良好共識,讓木柵公園恢復生機的同時,也保留最單純、最親民的室外游泳池。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