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夜貓族 實踐大學鼓勵學生早起上課
【 政大之聲記者/鄭芷韻、陳湘茹、章寧專題報導】每年三到五月,各大學都會舉辦企業徵才活動,讓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能夠順利銜接職場。然而,許多大學生在職場上最不能適應的不見得是工作壓力,反而是大學四年經常熬夜而改不掉的壞習慣。實踐大學從這個學年度開始推出810早鳥計畫,從大學四年級開始改變學生作息。
實踐大學首先從管理學院開始實施,每周安排一堂早上八點的必修課,讓學生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計畫實施以來,學生大多表示支持,實踐大學財務金融系大四學生張伯鈺說:「我覺得早鳥計畫整體成效還不錯,就以我們班上來說,出席率都很高,幾乎有大概八成到九成。」此外他也補充,因為實施早鳥計畫,讓學生們能夠有改變作息的動機。
實踐大學教務長黃博怡表示,早鳥計畫一方面是期待學生在踏出職場後能夠在工作上學習團隊合作、敬業的態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校方觀察到部分老師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到課,導致學生缺乏紀律。黃博怡也補充,從下個學年度起,早鳥計畫更會擴大執行,對大一學生實行每周三天的早八必修課。「當老師的就是要導引學生真正的價值,讓他對自己負責。當你要幫助一個十八歲十九歲的孩子,自己去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我覺得這一種學習是必要的。」他說,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會有阻力,大家會覺得不習慣,但是改變之後,就比較能夠維持好的生活習慣。
教育系教授王素芸在政治大學開設早上八點課程長達十餘年,她認為,在影響學生作息上,老師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她建議可以先從鼓勵老師開設早八課程,再鼓勵學生來修課。同時,她也期許學生可以從選課開始,循序漸進地改變一週的作息。:「我覺得大學生學習真的不是只有認知的東西,生活教育甚至身心健康的東西應該都是屬於學習成長的一部分。」王素芸表示通識教育不只教授知識,更應該將生活教育也融入課程之中。
同樣開設早八課程的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陸行說,雖然課程的開設是考量學生的學習成效,但他也表示:「生活作息正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當然其實大學生的生活總是希望找一點刺激、特殊經驗,這個在所難免。但是一定要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作息,也就是說那些事情都是例外,不能把例外變成正常。」他希望可以藉由早八課程,讓學生慢慢調整自己,達到規律的作息,同時也增進學習的效率。民族系大四學生林柔安也說:「我覺得你該做的事,就算再怎麼痛苦,你就是要去適應它。」
政治大學身心健康中心諮商心理師鄭又嘉則從身心健康的角度建議,她認為早八課不一定是必要,重點是作息規律和擁有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不足這件事情其實不只生理的影響,心理上情緒、壓力,其實這些都會影響到。」從學生時代開始養成良好作息,別再當夜貓族,以免賠上健康也輸了職場競爭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