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08台灣回顧:興建特二號快速道路 板橋唯一河川有意見

2008/11/28 16:08
3,68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影片受訪者依序

枋橋河流文化協會邱子容

枋橋河流文化協會陳健一

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黃仁志

立委田秋堇

--------------------------------------------------------------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楊婷婷

今日便捷、富含經濟價值的板橋,有多少人知道它其實建立於灌溉發達、水澤文明深厚的農業基礎之上?自板橋朝向商業化發展,水圳即一一變成了下水道、居民排污的臭水溝,如今唯一的露天河流「湳仔溪」也將分出一塊空間給高架橋生存。

湳仔溝為此枋橋河流文化協會不斷奔走,找尋替代方案,最後因其他方案更難以實行而恢復原案,在湳仔溪左岸搭建特二號快速道路中段;工程於今年9月中發包過,最後流標,不過政策並沒有暫緩的打算。

「為什麼新莊中港大排可以整治成為一條乾淨的親水河廊?我們卻無法保有板橋的百年河道湳仔溪?」大觀國中老師、枋橋河流協會邱子容四處於板橋宣導,與板橋居民討論保留湳仔溪有什麼未來發展的可能,有民眾提出水岸城市的構想,以湳仔溪為主軸,畫出休閒區、商業區、生態區和住宅區;有居民認為應與就近的台灣藝術大學規劃建構大學城,綠化整理,使之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空間。枋橋河流文化協會陳健一表示:「耗費250億的特二號快速道路,只替板橋西半部的人節省5分鐘車程,但卻剝奪板橋成為水岸城市的機會,並帶來噪音與空氣污染。」

民間團體與政府相關人員多次互相討論,枋橋河流協會提出韓國花費20億拆高架橋、重建清溪川,認為北縣不該走回頭路。工務局則回應湳仔溪為大漢溪分支,上游已被截斷,沒有活水注入,目前水質惡臭必須改善,北縣政府已配合特二號道路工程撥款台幣9億5千萬元進行湳仔溪綠美化,將上游的水淨化後,以人工抽回湳仔溪,未來高架橋並非建於溪流上,而是在左側的高灘地上,雖然景觀會受影響,但也因此增加橋下休憩空間。協會則指出在河流上面興建高架橋,不只影響景觀,也會嚴重影響河岸親水空間的營造,與楠仔溪的生態環境。

特二號道路分成三期辦理,分段完工。北段由國道一號五股交流道至新莊市中正路,預計2010年底完工;南段為國道三號土城交流道至板橋市縣民大道,預計2011年底完工;目前仍有爭議是銜接南北段的中段,也就是新莊中正路至縣民大道(會跨過湳仔溝上方)。

在其他可能方案方面,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年時曾對改走大漢溪左側、右側和湳仔溪原路等三種方案進行評估,最後因大漢溪左側的通行空間有限,且經費高,景觀也會受影響;大漢溪右側則因橋梁無法落墩,民宅必須拆遷,綜合考量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仍決定採用原案。8月底台北縣政府工務局決定由於特二號道路經過台北縣五個重要行政區,板橋與新莊間連絡橋梁缺乏,大漢橋長期以來是台北縣交通最壅塞的路段,如果特二號道路中段暫緩推動,即將完工的前後段會將大量車流引入市區道路,後果會更嚴重,因此特二號道路仍會繼續推動,不能再暫緩,將於9月中發包,順利則10月馬上開工。

讓路給河遊行隊伍。枋橋河流文化協會號召板橋居民以及多個環保團體,由河神領隊繞境至交通部陳情,希望能阻擋發包在即的特二號快速道路第三標。擔心特二號中段發包成行,枋橋河流文化協會與眾多環保團體8月底舉行遊行,向交通部陳情,但回應依舊。陳健一在抗議遊行中表示:「台北縣政府至今未召開任何一場說明會,大多數板橋人根本不知道未來有高架橋經過。」?此,枋橋河流文化協會多次向台北縣政府陳情,但獲得回應卻是「特二號快速道路是中央工程,不願在中央沒有參與的情況下辦說明會。」與特二號板橋段即將發包的痛心比起來,陳建一更難受的是政府未盡責讓板橋市民知曉他們生活的土地上將發生什麼事。

後來,台北縣政府承諾將在工程結標前辦理說明會。然而,多數的說明會通常只會提及工程建設等專業資訊及工程利益所在,民眾常常一知半解,最好的狀況是舉辦讓兩方都能發聲的說明會,使廣大民眾能夠自行理解與評估。

近期台北縣除欲蓋特二號快速道路,也要在淡水河北側興建快速道路,這兩條路都將破壞河岸景觀與生態。推展大河治縣、強調低碳理念的台北縣政府與周錫瑋,政策是否互相矛盾?

目前,特二高速道路的興建工程持續進行著,最具爭議的四汴頭到南興橋路段尚未發包,板橋一些居民與環保團體、枋橋河流文化協會仍然不願放棄,他們希望預定的高架橋工程可以改行大漢溪左岸或右岸的替代方案,渴望板橋有一點親水空間、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當然也有支持蓋特二號的板橋居民,認為可以改善浮州地區的落後情形、或者紓困交通雍塞情形。未來無法預測,每個人意見自然不一,一道政策可能促成了交通非常便利的板橋路網,也可能造成享有自然景觀的板橋風情,端看自己怎麼想、怎麼在這過程中付出,以讓政策執行更確實。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