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傳統戲曲價值 開啟藝術治療新風貌
【政大之聲記者陳苑婷、柯佳萱、林君明、郭于珂的專題報導】不同於以往單純演出,近年來戲曲結合表演與療癒,使觀眾在觀賞時能透過藝術療癒心靈,台灣戲曲學院馬薇茜老師說: 「有人可以在藝術中看到未來,那有人可以在藝術中找到他的知音,也有人在藝術中找到出口。」藝術治療結合創造性地表達自我與心理治療,以潛意識創作達到情緒淨化與抒發的效果。政治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劉雲舒認為,目前許多戲曲把劇場外的情境搬到舞台上,並演繹出觀眾內心的世界,進而達成治癒觀眾的效果。而近幾年藝術療癒也進入校園,開啟了藝術治療的新面向。
2013年起戲曲學院籌辦「藝術行動療癒計畫」,連續兩年獲得motorola基金會贊助,透過一系列傳統戲曲展演及戲劇治療工作坊,將藝術帶入台灣偏鄉與受災地區。馬薇茜老師提到,藝術跟文化是人類生活的重心之一,結合藝術跟文化的關聯,能與人們更深入的溝通,他說:「藝術其實很好玩不需要語言,他就有最佳的語言跟這個溝通方式。」而今年藝術行動療癒計畫的主題為「歌仔傳唱異鄉情」,由戲曲學院歌仔學系和音樂學系學生以所學編寫兒童歌仔戲「魔簪記」,向孩子們說故事並在傳統歌仔唱調中加入智仁勇等具有正向力量的題材,在曾經發生重大天災的災區國中、小等學校展開巡演。
此外,參與演出的演員與災區學童做近距離的接觸跟互動,讓災區學生實際體驗表演藝術,馬薇茜表示:「這些孩子願意出來做互動,其實就是釋放他心靈的一種解脫了。」而馬薇茜認為,愛與關懷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也是舉辦這個計畫的精隨與價值,他說:「這個活動大家透過愛、透過關懷、透過藝術,共同創造彼此的陪伴跟生命的關懷,然後我們透過愛、我們透過付出跟服務,就讓這個活動變得非常有意義。」發起一系列傳統戲曲藝術的展演活動,傳遞生命與心靈的關愛。
然而,現今中華戲曲文化卻面臨沒落的危機,但為了延續戲曲藝術的生命價值,以融合東西方特色與現代生活要素,加入現代化的創新想法,政大歌仔戲社社長林家玉表示:「現在在表演藝術圈,還是有很多演員在做一些改變,像是李珞晴曾經把街舞融合了歌仔戲,這是一個很創新的手法。」對立的傳統與創新賦予了歌仔戲新的生命,保存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念,林家玉也提到:「我覺得歌仔戲未來走向,是在保有傳統的同時去結合時下年輕人喜歡的東西,像是藝術療癒也是很棒的演出方式,可以帶來更多人的心靈撫慰。」讓觀眾進入戲曲的情境,並達到潛意識的療癒功能。
事實上,演員除了透過演出療癒他人,也能解放自己的心靈並宣洩情緒,歌仔戲社教學長梁陳安說:「當你從一個演員的角度來看戲曲的時候,你會知道要如何把你的心情去表達。那是一個學到表達情緒的方式。」他提到在潛意識中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但在舞台上必須學會如何將所有情緒用誇張、藝術的方式表現。
傳統戲曲療癒人心的功效逐漸茁壯,除了被賦予全新的意義與價值,也能透過演出讓觀眾或災區居民接觸藝術,共同創造關懷生命的力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