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國手張志榮 人生乒乓響
【記者李依純、賴琬臻/台北市報導】走進殘障桌球協會,乒乓聲響不絕於耳,場中一位坐著輪椅的男子,穿梭在球桌間,專注地看著各桌的對打情形。他是張志榮,三歲時因罹患小兒麻痺症而不良於行,但他憑藉著過人的堅持與毅力,成功獲選為殘障奧運桌球國手,代表台灣參加各大國際賽事。
無畏缺陷 坐輪椅也要打桌球
張志榮在三歲時,因感冒發燒而引發小兒麻痺症,從此只能坐著輪椅,無法像其他同齡的小朋友到處跑跑跳跳,但他仍舊樂觀地面對他的輪椅生活,不但沒有怨天尤人,更是像其他小男孩一樣熱愛運動。當時就讀台東縣賓朗國小的張志榮,在學校積極提倡身障運動之下,開始接觸桌球,他驕傲地說:「桌球是在我的行動範圍裡面,我可以打到跟一般人沒有什麼差異。」
張志榮在小學四年級時,離開家中,住進台東的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由一位來自美國的牧師傅約翰照顧。傅約翰將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小朋友集中在一起,供給他們的生活所需,接送他們上下學,鼓勵他們嘗試各種運動。張志榮說:「住在兒童之家時,也有打過棒球和籃球,但都因體能無法負荷而作罷,最後還是選擇最適合輪椅族的桌球。」
賓朗國小除了提倡身障運動外,更是積極地幫身障運動者組織校隊,鼓勵他們走出校外參加比賽。張志榮回想:「很感謝學校給機會讓我們走出去,也因此以後比較不會有負面心態,覺得人家都用異樣眼光看我們。」賓朗國小強調的並不是一定要在比賽中得到勝利,而是要快樂地去打球,讓身障的小朋友們勇敢面對自己的缺陷,不要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
張志榮享受打桌球的樂趣。
重拾球拍 進軍國際比賽
然而,上了國中以後,在升學的壓力之下,張志榮打桌球的時間慢慢減少。直到一九八九年,國內開始發展殘障運動,在這波風潮下,進入職場的張志榮重新拿起桌球拍,繼續打桌球。這次,他更期許自己能夠參加國際比賽,為國爭光。
為此,他開始接觸專業的桌球訓練,但剛開始練習的成績都不太理想,張志榮笑說:「小時候打桌球都是打興趣的,直到要準備出國比賽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球技沒那麼好。」但他沒有放棄,仍然努力想著要怎麼突破,於是他四處尋找適合教導輪椅桌球的教練,更是每天一大早起床練球。
「剛開始找場地很不容易,因為要有無障礙設計才能夠讓輪椅移動。」因此,張志榮當時常常騎著摩托車,載著者輪椅,到處尋找適合的練球地點。為了能夠無時無刻練球,張志榮將家中客廳的椅子都撤掉,買了一個球桌跟發球機放在客廳,每天一早起床練球一個小時,再去上班。他說:「因為我覺得,如果比別人練得多,就比別人有機會。」
但在練球的過程中,因為坐著輪椅, 仍舊有些無法避免的障礙。張志榮說:「像短球就比較難打到,但不管你身體怎麼樣,也要想辦法去克服,就是要想辦法去打到那個球。」因此,張志榮在每次練習後,都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做訓練,不斷的練習,直到它們一一被克服。
張志榮與球友對打。
永不放棄 享受打球的快樂
為了要增進自己的球技,張志榮跑遍了台北市的大小桌球場,四處找人切磋球技。然而,一開始的時候,因為他的球技還不是那麼的精湛,再加上他坐著輪椅,因此在邀請別人一起練球時,常常碰到對方說「不好意思,我很累了,我要休息」之類的軟釘子。
但他沒有因此而卻步,仍舊每天往球場跑。漸漸地,球友看到他的堅持與毅力,便願意試著和他對打,而他也開始在練打中贏得勝利,他笑說:「有時候會贏他們,贏了以後,他們想要贏回面子,就會自動來邀我一起比賽,所以我的球技就慢慢地進步了。」
一九八八年,張志榮獲選為國手,參加在法國舉行的「世界盃殘障桌球賽」,更在當中獲得了銅牌。第一次站在頒獎台上的他,看著國旗緩緩升起,他才知道為什麼在頒獎台的選手總會不由自主地落淚,因為他也哭了。 張志榮坦承,「參加國際比賽的壓力真的很大,但還是要想辦法去調適自己,想辦法贏球。」在此之後,張志榮也陸續代表國家參加雪梨、雅典及北京殘障奧運的桌球比賽。
然而,好景不常,張志榮在二OO八年的北京奧運後,右手就受傷了,比賽機會也因此減少,但他仍然沒有放棄桌球,轉而將自身經驗傳授給其他新秀選手,盡量地指導他們,把每一個正確的動作示範給他們看。除此之外,張志榮更時常告訴選手們:「不要以『比賽就要贏』的心態去打球,打球應該是快樂的、享受的,這樣才會越打越好。」
張志榮參加二OO七年世界盃殘障桌球賽。(照片由張志榮提供)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