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社區下店埤人工浮島&
首創連結式魚菜共生系統
抑制埤中睡蓮
高原社區發展協會
宜蘭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社
羅東社大蘭陽山川生態社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宜蘭辦公室
2015.08.31
雙連埤浮島生態最具台灣濕地生態的特色,浮島面積約四公頃,颱風季節,會自由遊走,每次的遊走總會為水域裡的植物洗牌一次,重新為它們分配領域,是難得而有趣生態奇觀。
雙連埤浮島生態的組成分子大約可分為5大類型:
浮島基地是以李氏禾為主的禾本科浮動草毯,形成強韌地基,厚約2公尺,水面上1公尺,水下1公尺。馬來刺子莞為主的莎草科挺水植物挺立其上,以腎蕨為主的蕨類植物,另有大族群的小葉海金莎,宜蘭人稱「珍東毛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宜蘭、雙連埤的分株假子箕蕨、日月潭藺、華克拉莎、三儉草、毛蕨族群,其在雙連埤浮島生長環境已成特有化,其他濕地不易觀賞到。最奇特的是大頭茶喬木,原本喜歡乾爽通風的山稜線環境的大頭茶,翅果隨風飛入浮島草毯基地,入境隨俗,適應水耕環境,根系演化成橫向交錯盤狀生長,使浮島基地更堅固紮實;大頭茶森林的形成讓山鳥有棲地環境後,其他陸域樹種如紫金牛、江某…等也隨山鳥排糞進駐,浮島森林高度已發展到有五公尺,蘭科植物-拎壁龍類型等附生植物也補充森林的空隙,使浮島有更多元性的生命, 達到浮島老熟林結構。整座浮島棲地及湖域環境更孕育出魚蝦、蜻蛉、蛙類、龜、爬蟲、水生昆蟲…等,因此更吸引多種的候鳥、留鳥的青睞,紛紛駐足。
2015年.08月31日 高原社區下店埤仿雙連埤浮島生態,抑制埤中睡蓮與進階管理漁菜共生系統,活化高原社區。
下店埤第一座人工浮島,2011年11月6日宜蘭社區大學蘭陽濕地生態社引導高原社區編織完成,復育田蔥,水社枊,黃梔子花。2015年8月31日進階管理後,高原社區請吳長科老師提供:大葉田香、白花紫蘇、紅花紫蘇、水蕨、、可食用水生植物。進階管理一座魚菜共生與下店埤水域連結的系統,並新建構第二座種菜不需要澆水,不用施肥,魚菜共生竹筏人工浮島灑植青岡菜。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浮島製作方法:依需要的大小來準備材料的多寡。
一、 塑膠管3米,兩端封住。等長粗大竹管。稍微直一點的等長木頭。禾科類植物量多。手套、剪刀、麻繩、膠布、鐵絲、18呎 黑網。
二、 1:先把禾科類草用雙馬結綁成束,與塑膠管等長。
2:直放三支有些距離的長竹竿,橫放一隻塑膠管在竹
竿的中央,每一根竹竿和塑膠管的交叉點用2條麻
繩以綁豬結套住塑膠管(共6條)。
3:將成束的禾草鋪放在塑膠管兩邊,依序放2支竹管,
2支木頭,2束禾草,2根塑膠管,2支竹管,2束禾
草,2支竹管。
4:將麻繩用編織方式一上一下拉至最外的竹管,拉
緊打死結,穿入小棍子,左右搖幾下,有些鬆了,
打開死結,重新打緊,直至拉不動為止。
5:鋪上黑網,用鐵絲在6個角落固定。
6:在斜對角各榜1條較粗很長的麻繩(拉動浮島)。
7:以原本直放的3根長竹竿當作滑輪,把浮島滑入
水中。
8:栽種喜愛的水生植物,錯落有致,牽引至理想的
水面位置,迎接小鳥來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