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異鄉人心靈 打開燦爛時光
【記者周庭瑄、郭富珊/新北市報導】燦爛時光書店位於鄰近充滿東南亞美食華新街的中和巷弄,這是一間以東南亞語系藏書為主,為異鄉人而成立的書店。創辦人張正看見了東南亞移工移民對閱讀的渴望,但移工一個月僅一天放假,實際願意搭著捷運到書店光顧的並不多,礙於現實,美好的理想得不到廣大的迴響,因此張正每逢星期天便會從書店拖著裝滿書的行李箱到台北車站借書給他們。
每週日下午兩點到六點位於台北車站大廳地板上的圖書館。 攝影/周庭瑄
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
張正希望身處異鄉的東南亞移工移民也能有自己的母語書可以看,於是他在二〇一五年一月發起了「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募書活動,打開了燦爛時光的第一頁。
「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希望前往東南亞的台灣人能夠帶回擁有自己陌生文字的書籍,張正並在全台設立超過八十個收書點。活動成功地募集到四千多本書,現在這些書除了存放於書店內,全台各地更設置「東南亞書店聯盟」,不管是什麼店,只要願意成為聯盟的一個據點,書店就會將書寄過去,讓更多的東南亞移工移民可以閱讀,全台目前共有三十二個據點。
創新的書籍流通方式三不一堅持
燦爛時光書店於二〇一五年四月開幕,位置鄰近南勢角捷運站和充滿東南亞美食的華新街,大部分藏書來自於募書活動「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書店內部共有三層,一、二樓皆有擺放書櫃,二樓的空間也不定期舉辦講座,三樓則為東南亞語言學習教室。
燦爛時光書店一隅。 攝影/周庭瑄
東南亞移工一天僅有五百多元薪水,一本書的價格逼近日薪,他們很難下得了手。張正希望書本容易被借出,因此免費提供是最好的方法,但必須為有限的書籍設立一個機制。
燦爛時光書店具有「三不一堅持」的書籍流通方式:不同於其他書店,這裡只借不賣;不同於圖書館,這裡借期無限;不同於租書店,借書時需付的押金,歸還時全額退還,為了可以藉由書籍交流,堅持讀者能在書上畫記號、寫眉批。張正說這裡的書本身就不是獲利的工具,燦爛時光最原始的目的就是希望讓異鄉人有書可以看。
在這裡,收入來源是書以外的東西,如舉凡假日演講的門票、東南亞語言課程,如菲律賓語、泰語會話班的學費。張正說這裡是一個基地,有了一個基地就可以吸引更多相同目標的人聚集,「書店本身是一面招牌、一面旗幟,我們要撐起這面旗幟,也告訴大家我們應該要注意異鄉人閱讀的權利,進而衍生注意到他們是有七情六慾的人,這個社會目的才是最大的。」
位於書店三樓的東南亞語言課程教室。 攝影/周庭瑄
現在書店團隊核心的人物大約有十位,他們都是志工,在外面有各自的工作,出自於對東南亞的興趣及對少數族群在台灣處境的關切,於空閒時到書店幫忙。長駐志工Joy說:「跟這群人工作很有意思,他們在做的事情也是我所認同的,所以會一直留下來。」
逢週日開啟的地板上的圖書館
雖然在台灣的移民移工有七八十萬,其中願意看書或迫切想要看書的比例卻很有限,會特地搭車到書店看書的移工更是屈指可數。因此從二〇一六年起,每個星期天張正會拖著裝滿書的行李箱到台北火車站,開啟「地板上的圖書館」。
逢星期天下午,在台北車站大廳二十四號柱子旁,這裡就是「地板上的圖書館」。原本想採用與書店同樣的機制給押金借書,地板上的圖書館卻常遭看不慣的人投訴於鐵路站內設攤,「要有一個多元的社會,大家要讓步 。」張正說在這裡改為單純借閱的模式,押的不是錢,而是信任。
放下限制 看見燦爛時光
書店計畫開設創作班,由新移民二代來寫出他們媽媽、爸爸的故事,創作出非台灣主流的文章,讓這些之前比較少被聽到的聲音能夠呈現出來,因為這都是台灣的一部份。
「邊緣無所謂,愈來愈多人到邊緣,中間就空了。」主流與非主流,都是變動的,張正認為即便看似微小的事也值得我們去關注,期望本地人打開視野,放開對自己的限制就可以看見燦爛時光。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