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有機洋菇 聽音樂孕育出好味道
【記者吳芷萱、張惠華/苗栗縣報導】陣陣悠揚的樂聲傳來,這不是誰家在演奏樂器或是播放歌曲,而是苑裡有機洋菇農鍾徐樑對洋菇的特殊培育方式,每天都會放音樂給洋菇聽,鍾徐樑住家旁邊就是他的有機洋菇寮,對面的稻田則是他種植的有機稻米,稻米與洋菇相輔相成,收割完的稻草灑水、發酵後,切割製成洋菇的基底,是洋菇重要的養分來源,而洋菇的採收期結束後,則是將洋菇的堆肥運到田裡去,作為有機稻的肥料。
鍾徐樑每天都會去巡視洋菇寮,觀察每顆洋菇的狀況。 攝影/吳芷萱
轉作有機 穩定收成
一九九九年,鍾徐樑先嘗試將稻米轉作有機,他說:「那時候才開始有了有機的概念,後來想說,稻米都種有機了,那我的洋菇也就不要噴灑農藥」,鍾徐樑認為,轉作有機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困難,不要一直在意產量要達到多高,如果別人一公頃收成七八千公斤,我們五千公斤也OK,只要我們自己做的安心就好了,不要跟一般有噴農藥的農作物比較。
「我從十八歲就開始種洋菇,到現在已經五十一年了,我能很自豪的說,我種洋菇這麼久了,每年的數量都很穩定,維持在一定的水準」,鍾徐樑說,「我的菇寮六十坪,大約可收三千五百公斤,有這樣的成果要感謝苑裡鎮農會前總幹事鄭炳輝先生,他在當推廣部長時,辦了很多講習會,教我們栽培技術等等,讓我們這些菇農技術突飛猛進,才有今日這個成就。」
鍾徐樑細心地照護每一顆洋菇。 攝影/吳芷萱
鍾徐樑的洋菇每天採收,一天收成兩次,第一階段為清晨四點到上午八九點,第二階段就等到下午兩點採到差不多五六點,分兩階段的採收,讓洋菇都保持適當的大小,每顆大概七八分熟,不會過熟,品質會比較好。
鍾徐樑的妻子鍾溫秀雲表示,以前都是跟先生兩個人採收洋菇,再載去傳統市場,現在也沒有那麼多體力了,還好有兒子跟媳婦幫忙,採收完後先由兒子載去市場賣,從早上七點賣到大約中午左右。
堅持乾淨整潔 種出有機無害洋菇
「洋菇寮環境一定要好,要保持乾淨」,這是鍾徐樑認為最重要的事,他說,乾淨的洋菇寮病蟲害自然就會少,像切好的洋菇頭不要隨便倒在洋菇寮裡面,因為洋菇頭放久了會滋生蒼蠅、蚊子,容易帶來菌病害。
乾淨的洋菇寮,地板上不會放置雜物或是留有割下來的洋菇頭。 攝影/吳芷萱
鍾徐樑正在進行切洋菇頭的作業。 攝影/吳芷萱
苑裡農會家政指導員劉秀芬說:「鍾先生的洋菇是絕對安全的,像一般在超市裡買包裝好的洋菇,那些可能有漂白過,但你看鍾先生他剛摘採下來的洋菇就絕對不會是那種顏色,而且都很新鮮。」
銷售通路與中盤商剝削
鍾徐樑的有機洋菇大部分是每天在傳統市場販賣,因為沒有足夠的量及人手,鮮少接宅配訂單,他說:「種洋菇分成一到八周期,約兩個月的時間,第一到第五周期是洋菇的高產期,一天可以採收約三百到五百公斤的量,要自己做通路的話我們也沒那個人手,如果要做到一定的程度就要企業化經營,請大量人工來做小包裝,再送到超市那邊去。」
鍾徐樑說:「因為現在只有我跟太太還有兒子,太太跟兒子會先保留在傳統市場一天能賣出的量,剩餘的再賣給中盤商,像我太太跟兒子在市場賣,多少還能賺點工本費,但若全賣給中盤商的話,會被他們剝削的很嚴重。」
「我時常在想,他們都是在賺黑心錢」,鍾徐樑說,我們在種的時候種的很辛苦,但從中盤商來我們這裡載洋菇後,要十天到半個月才會結帳,將洋菇交給他們時,你不知道你的洋菇可以賣多少錢,價格都是中盤商自己決定,半個月後再清算,給的也大多是成本價而已,中盤商賣到傳統市場後價格就翻了好幾倍,全給中盤商賺去了。
鍾徐樑認為,「中盤商應該要給農民合理的價格,要賺也是可以賺一些,但不要從農民身上賺太多,要讓農民獲得應有的利潤,而不是只是剝削農民的血汗錢。」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