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遊樂設施 重視身障童遊戲權
玩遊戲對我們而言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有群孩子的遊戲權一直被社會所忽略,直到近年,共融的概念導入台灣,提倡規劃一個讓身心障礙兒童與一般孩童共融樂遊的環境。
NS.
標一:身障童盟推共融 重視身障童遊戲權
身障兒童的遊戲權一直是社會忽視的議題,由身障兒童家長周淑菁發起的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推動聯盟於近年積極推動共融性遊樂設施。
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推動聯盟周淑菁:「對於遊戲場覺得說對身障兒童很重要,因為以前認為是沒有(共融性遊樂設施),後來開始用這方面資訊就覺得應該要有。」
標二:國外推行多年 台灣跟進共融遊樂
這樣的遊樂設施在國外已推行多年,議員李慶鋒與身障童盟的家長,希望台灣也能效法。
台北市議員李慶鋒:「身心障礙的小朋友也要跟一般小朋友一樣可以玩耍,那如果要玩耍就要有共融式或融合式的概念,那共融式跟融合式就是非排斥的(設施)」
標三:共融遊樂新概念 推廣宣導不可免
對民眾來說,共融性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家長王先生:「我不太清楚」
家長王小姐:「不知道」
家長林小姐:「不曉得」
標四:孩子玩共融性設施 學習包容接納
共融性遊樂設施不是專門設計給身障兒童,而是讓所有人都能玩在一起。
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推動聯盟周淑菁:「就是要從遊戲開始,孩子跟孩子本來就是透過遊戲認識。」
標五:逐年設共融遊具 盼各行政區普及
議員期許未來各行政區都能至少有一處設施,提高身障者可觸及性。
台北市議員李慶鋒:「如果我是住在景美,我當然很希望是在文山地區就有這樣子的共融式遊樂設施。」
標六:共融概念須推廣 以便長期推行
台北市也預計於年底在兒童新樂園、部分公園與學校,設置共融性遊樂設施,無排斥的遊戲環境需要更多人了解,讓推行更順利。
記者 林欣頻、洪羽潔/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