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喜廚房為台灣第一個由民間經營的剩食共食實驗室,將回收來的剩食,加以烹煮成桌上一道道的佳餚,再以自由定價的方式與人分享。
由原先的華美店,至現在仍維持著自由定價的模式,讓大家能一同共享剩食。近期開始營業的育德店,則是有固定的價錢及餐點,以社會企業的模式用以支持自身的營運及華美店的部分營運,雖然少了與陌生人一起同桌共食的樂趣,但仍能享用剩食。
文字稿
OS: 你可曾想過,菜市場是如何處理那些賣不完的蔬菜?那些剩下蔬菜,難道只有進垃圾桶的命運嗎?因為七喜廚房,讓我們正視剩食的議題,剩食就是外觀受損或不佳而遭丟棄的食物,每年落入垃圾桶的醜蔬果則高達三分之一。
Bite: 很簡單的問攤販,不好意思我們現在想做這件事情,如果你有不要的或還可以吃的蔬果,你可不可以留下來給我們讓我們煮給有需要的人,就是這麼簡單的幾句話,他們就說好啊OK啊,這是做好事,而且這是他們本來就要丟掉的東西。所以其實我們回收回來的東西,對於攤販來講也是一種互利,因為他們會覺得他們的東西不用被浪費很好。
我後來發覺,剩食只是一個影子,它本身我們在談的或者是我們可以創造的東西是人跟土地的關係和人跟食物的關係,讓大家藉由去吃、食這件事情,去思考吃這件事,反推回來去思考自己生活本身的富足是不是真的有所需要。
OS: 七喜廚房,不只推廣剩食的理念,也開放民眾免費拿取,更讓有需要的甘苦人能夠坐下來好好享用一頓。
Bite: 我們傾向於直接去雇用甘苦人,讓他們來我們餐廳工作,或訓練他們來我們餐廳工作,用這樣的方式直接性的去幫助他們。
人跟蔬果一樣沒有所謂的剩餘,我不覺得剩食只有街友或需要幫助的人才能吃,而是我希望大家可以重視這件事情就是所有人的事情,所以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來品嘗剩食。
Bite: 吃過幾次七喜廚房他們的共食,也有接觸這些食材來源,就是剩食是怎麼樣的運作模式,以及七喜它的理念。
Bite: 我覺得它就是一個不要讓我們剩下的食物去浪費,其實剩下的食物還是可以吃,只是它的食物快要到期了,但是這些食物我們都還可以拿來利用,一樣會變成很美麗的佳餚。
OS: 其實醜蔬果一點都不醜,它們只是沒被帶走,經過烹調後也能搖身一變,成為餐桌上的佳餚。
公民記者 蔡孟軒 台中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