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悠久北管軒社靈安社 新一代熱情吹奏延續

2018/04/10 15:00
4,723次瀏覽 ・ 1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記者董亮宇/報導】台北稻江靈安社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北管軒社之一,自1871年成立以來不僅參與霞海城隍廟遶境,也開放民眾學習北管樂器。

 

「其實一般民眾比較不能接受這種傳統的,因為我們在練習的時候,其實發出來的聲音還滿大的,所以在練習的時候門都要關起來,要不然鄰居會去打一九九九(台北市民熱線),然後我們十點的時候一定要禁鼓,如果再打了,鄰居還是會去打一九九九,所以我們為了跟鄰居和諧,其實一般民眾對這種傳統文化會覺得『有必要那麼吵嗎? 影響到我的正常作息。』但我們是覺得說,這個文化如果再不傳承下來,其實台灣北管社、軒社,興盛的時候,有兩三千團,現在可能寥寥無幾了……。」台北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感嘆。

 

 

何謂「北管」?

 

 

台北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說明:「北管就是相對於南管,是比較在中國從北方傳過來的音樂,它也是一種戲曲,我們傳到台灣之後,屬於有比較早跟比較晚傳到台灣,那我們靈安社比較算是這個福祿派,又稱做古路。」

 

靈安社的成員陳昱嘉補充說:「整支的重點就是這一顆,這顆是蘆葦的草去做的,然後都是要在清明節的時候去採,那時候的(品質)最好。透過我們送氣,讓它造成共振,然後再傳到整支嗩吶,讓它有出聲音。」

 

 

靈安社悠久的歷史

 

 

台北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提及開社初期:「靈安社的歷史就是以這個七爺八爺開光,到現在多少年當作我們社的歷史。」「這對就是北台灣最老的七爺八爺,你一看,八爺祂臉部的眉毛都已經掉光了,七爺看起來也是老態龍鍾,因為祂已經走過三個世紀了。」總幹事手指著。

 

 

北管的吹奏方式

 

 

靈安社的成員陳昱嘉講解:「叫做「上(syang)」然後它是『上、ㄨ、工、凡、六、五、乙』,就是『dol re mi fa sol la si』。」

 

靈安社的成員姜理喨則說:「會吹得出聲音,但是音色的部分,是由控哨去改變音色,所以它不像直笛吹出來聲音都是一樣的,每個人吹的都不一樣。」

 

台北靈安社副總幹事吳承軒指著樂譜開始解說:「他這樣也是音符,然後它的節奏,是用這個『板』、這『了』,它去決定這速度的節奏,然後它裡面會加什麼鼓介,就譬如說這個,它也是會加在裡面。」

 

 

未來的傳承

 

 

台北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表示:「學這個其實可以療癒身心,你來服務神明,祂冥冥之中也會保佑你,那我們希望這樣無形之中,越來越多人來參與這個傳統文化,那其實這幾年下來,靈安社也多了很多年輕人,希望培養不管是北管還是神像、或是我們這個軒社文化,希望能夠代代的傳下去。」

 

從他們身上能清楚看見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們的吹奏不僅是廟會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在地人最熟悉的聲音。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