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紫斑蝶保育行動 喚起台灣人土地關懷意識

2018/04/13 20:00
5,262次瀏覽 ・ 5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記者呂欣玫、李映岑/高雄市報導】台灣的紫色寶藏 — — 「紫斑蝶」數量連年減少,而研究、保育紫斑蝶的團體卻寥寥無幾。李銘崇意識到這個保育問題,身為台灣紫斑蝶保育協會創辦人兼理事長的他,帶著一群環保志工出身的朋友,每年在台中大坑、高雄茂林之蝶谷進行標放和保育活動,希望台灣人能正視環保議題,共同關心我們的土地。

不畏困難 持續守護紫斑蝶的生長環境

李銘崇起初帶著一群熱血的志工創立保育協會,那時他們將重心放在訓練成年人的保育觀念,只是成效不彰,隨後便開始推動「志工家庭」計畫。他們訓練小小志工,希望由小孩帶著家長一同參與,並每年舉辦營隊,在台中大坑及高雄茂林,進行「標放」行動,以研究紫斑蝶遷徙路線。

「標放」是協會每年主要工作之一,到蝶谷隨機捕捉蝴蝶,再使用不含酒精成分的筆在其翅膀寫上編號及捕捉日期,並記錄大小及蝶種,待下次再捕捉時便可研究其遷徙路線。

除了標放行動,李銘崇也曾想將蝶谷買下,避免繼續開墾,但憑協會一己之力實在困難。因此,他選擇深入民間及學校教育民眾,讓居民自行動員去照顧、維護紫斑蝶的生長環境。例如和台中大坑區的小學合作,訓練小小解說員,從小培養保育觀念。而茂林當地居民也成立了在地的紫斑蝶協會,成功動員民眾保育紫斑蝶,令李銘崇相當欣慰。

另外,由於紫斑蝶在冬季遷徙到茂林,正值芒果開花季節,協會便和當地芒果果民合作,減少施放農藥,避免紫斑蝶吸入。

協會也與高速公路局合作,在三、四月份紫斑蝶遷徙期間,雲林林內這個地段只要一分鐘超過三百隻蝴蝶飛過, 就會通知高公局,高公局除了封閉最外側車道,也會架設護網,讓紫斑蝶撞到還能繼續往上飛,避免與車流直接相撞。

照片

每年舉辦營隊進行「標放」,是為了更了解紫斑蝶。 攝影/李映岑

嚴謹的志工培訓團隊 站在「蝶」的角度思考

標放行動因「捕捉蝴蝶,並在其翅膀上標記」,屢遭質疑會傷害到蝴蝶。難道什麼都不做才是正確的嗎?李銘崇說:「若我們什麼都不做,就算牠受到傷害也不會有人發現。」標放是為了更瞭解紫斑蝶,避免牠們在遷徙時與車潮、人群相撞而死亡,更何況協會擁有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志工,李銘崇肯定的說:「蝴蝶因標放受傷的機率幾乎是零!」

要成為協會志工必需經過一年培訓期,並且每個月安排訓練課程,他們的最高原則是「站在『蝶』的角度思考,並放棄人的立場去配合蝴蝶。」志工佳蓉從國小三年級便開始培訓,她在教導標放時強調,一次揮網不能抓太多隻蝴蝶,抓到了就要馬上放進蝶帳中,因為被壓在底下的蝴蝶可能會受傷,寧願人辛苦一點多揮網幾次,也不要為了求快而傷到牠們。

照片

志工團隊經過嚴格的培訓及考核,將專業知識帶給民眾。 攝影/李映岑

將紫斑蝶保育推上國際 未來新展望

台灣研究紫斑蝶的資料極少,也較晚起步,不像美國、墨西哥研究帝王斑蝶近九十年,已有雄厚的科學數據。但李銘崇並不因此喪志或感到自卑,仍然繼續在這個領域努力,協會曾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拍攝節目「蝴蝶密碼」,希望讓國外看到台灣的紫色寶藏紫斑蝶,也希望能有機會與國外學者互相交流。

由於持續不懈的努力,台灣紫斑蝶保育協會在二〇一七年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並獲得一百萬元獎金。李銘崇說,這筆獎金會將當作之後舉辦國際研討會的基金,希望邀請美國研究帝王斑蝶的學者,或是日本研究青斑蝶的學者共襄盛舉。 也許在數年後,李銘崇的願望就能夠實現。

照片

李銘崇帶著協會拿到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將獎金用來舉辦國際研討會是他的夢想。 攝影/李映岑

採訪側記

因為採訪地點在茂林,原本以為會是場艱辛的旅程,必須深入深山拍攝訪問等等,但從到達目的地活動開始後,就一直感受到志工帶隊的熱情。從認識紫斑蝶到標放教學,教的不但很專業也很有趣。蝴蝶抓在手上的感覺真的很特別,而且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就怕傷害到牠。還有看到蝶谷裡的紫斑蝶滿天飛時,真的是很難忘的經驗。途中跟理事長閒聊時,覺得他們很認真在做保育行動,並且是默默付出,常常因經費不足而無法阻止蝶谷被開墾,即使很無奈也不放棄,精神相當令人動容。

延伸閱讀

無毒農業救石虎 竹森保育最前線

鹿寮坑里山保育 友善農耕海梨柑

守護貢寮水梯田 從自己做起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