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小白兔通訊》 以文字匯聚台灣音樂觀點

2018/04/27 20:00
2,52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徐榕笛/臺北市報導】二〇一七年末,聚焦台灣音樂及獨立樂曲創作的第四代《小白兔通訊》,以獨立音樂刊物之態,重新回到公眾的懷抱之中。有別於音樂發行方,小白兔通訊希望向讀者提供來自創作者、樂評人的音樂資訊與觀點,從而喚起讀者對台灣音樂的共鳴與想像。

書寫多元觀點 拓寬讀者視野

二〇〇二年,小白兔唱片行誕生,伴隨唱片行開張的是一本免費音樂刊物 — — 第一代《小白兔通訊》,內容以介紹國外獨立音樂為主,曲風、廠牌、樂團也通通不放過。十幾年來,由於資金等現實問題,這本小而有擔當的音樂刊物經歷了兩次復刊、三度停刊,終於在二〇一七年末,小白兔通訊搖身變成了一本追求資金上自給自足的獨立音樂刊物,重回公眾視野。

「同一張唱片、同一場演唱會、同一件事情就是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的觀點。」小白兔通訊及唱片行的創辦人葉宛青(kk)認為,台灣獨立音樂圈很有能量,應該需要一本音樂刊物,書寫對象不再僅限其背後的唱片行或公司,而是呈現各方的觀點。

第四代小白兔通訊除了樂手樂團專訪、音樂現場直送、專輯推薦等大眾較熟悉的單元外,新增固定單元「黑羊白羊」,以截然不同的觀點去評論同一張專輯,或是抓住某個音樂特質去討論不同的專輯。「一個人可能覺得它很正面,另一個人可能覺得它完全是狗屎」,kk希望站在不同的觀點上,拓寬讀者的視野。

照片

第四代小白兔通訊變大、變厚,是有史以來最完整、最獨立的版本。攝影/徐榕笛

結合藝文友善空間 尋找新通路

雖然復刊時獲得了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小白兔通訊仍在努力尋找新的銷售、閱讀通路。kk深知唱片與雜誌在網路時代的尷尬處境,如果好不容易才辦的這本刊物最後只能在傳統書店等通路裡販售,而不能主動觸及讀者,提供讀者更多機會去翻閱、了解這本雜誌,一般的民眾不見得能夠接觸得到。

照片

當被問及經費來源問題,kk表示不想回答。攝影/徐榕笛

於是,小白兔通訊嘗試了全新的行銷方式:訂購雜誌者不再僅限個人,也可以是一個藝文空間,意即任何人都可以為他所經營或喜歡的咖啡店、唱片行、獨立書店等音樂與藝文活動場所訂閱小白兔通訊,路過的讀者即可免費閱讀或購買雜誌。「藝文友善空間計劃」對於kk來說不單單是個行銷通路,更是小白兔通訊主動去接觸讀者、去尋找更契合的受眾的一個方式。

堅持紙本刊物 因為相信人類「戀物」

「我們不希望文章在網絡上被人看見。」乍聽之下,這句話在網路時代很容易讓人不解與困惑,吳逸駿說,「這件事聽起來確實還蠻奇怪的。」小白兔通訊每月大費周章做出四十八頁以上的內容,卻為何在媒體大幅依靠網路宣傳的時代,堅持只做紙本呈現?

吳逸駿相信,人類終究是一群戀物的靈長目生物,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之中,會不斷對人造物產生依戀。他相信做好實體紙本,跟網路保持一個若即若離的關係,或許才是小白兔的出路。不論這個理念是否能說服那些期待在網路上看見雜誌內容的讀者,他仍堅持這個想法,為實體雜誌做了許多奇想的細節設計,例如小白兔通訊每一期雜誌的名稱都是三個字,代表著音樂中的三拍子,讓每一期的名稱唸起來有三拍子的輕巧,而非四拍子的笨重,他說這麼設計「有一種跳舞的感覺」。

照片

吳逸駿認為,捉住人類「戀物」的特點,做好實體雜誌是小白兔通訊的出路。攝影/徐榕笛

萬物速朽,但戀物的信念卻可以長存;刊物換代,但對台灣獨立音樂的擔當卻恆在。不論以什麼樣的方式書寫或經營,小白兔通訊認為,這是他們對心中應然之事的期許,是自己編織的台灣獨立音樂;在劇變的時代,小白兔依然會蹦蹦跳跳繼續向前,記錄那些堅定的觀點。

採訪側記

採訪正式開始前,kk點完咖啡,見我仍在調試相機,便先訪問了我一句:「你訪綱中有三個關於錢的問題,你是覺得獨立媒體有錢就能做下去嗎?」誠然,給風命名的,從來都不是它要去的方向,而是它來時的方向。我想在這個意義上,小白兔通訊這陣風是驕傲的。

延伸閱讀

女巫與獨立音樂的故事

網路與獨立音樂的「音謀論」

給獨立音樂一個「嗆勢」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