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企流》 台灣社企滾滾新動力

2018/09/10 20:00
3,475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許柏蒼、陳博志/台北市報導】《社企流》由一群很有熱忱的年輕人組成,他們製作許多專案文章,啟發民眾關注社會議題;連結創業者,提供交流平台;舉辦育成中心,培育新一代創業家。期望藉由連結社會企業的力量改善社會,無論是幫助街友找到謀生技能,或是改善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都是《社企流》的價值所在。

《社企流》推廣社企 引發大眾關注

《社企流》主要發起人林以涵,在美國唸書時接觸到社會企業的概念,並在暑假回台時至推動社會企業的「若水」實習。在實習期間,更是被「若水」的前輩啟發,認為台灣需要讓更多人認識社會企業,於是在二〇一一年底籌備創立社會企業的資訊平台。有了《社企流》的構想後,林以涵開始招募人才,找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團隊。

身為共同創辦人的陳玟成,當初只是抱著兼職的心情投入,利用下班時間做一個專案。「覺得這件事情很有趣」是他最初的想法,卻沒想到網站在二〇一二年二月正式上線後獲得廣大迴響,許多人寫信詢問是否可以擔任志工或是幫忙翻譯文章。這一股力量延續了將近一年後,《社企流》決定辦一個慶祝網站上線一週年的活動,「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

為了慶祝網站上線一週年,《社企流》邀請了許多投身社會企業的創業者,為台下觀眾分享創業的的心路歷程。「一開始只是想要辦小規模的活動,沒想到卻來了八百人。」陳玟成認為這件事情非常不可思議,一個要付費的活動竟然就這樣成功了。一週年活動成功的經驗,鼓勵了團隊成員,認為兼職沒辦法將事情做得更好,於是《社企流》決定在二〇一三年九月正式成立公司。

照片

致力於推廣社會企業的《社企流》共同創辦人陳玟成。 攝影/許柏蒼

三大面向推廣社企 讀者啟發採取行動

《社企流》發展至今,主要分成三大面向。製作專案文章,啟發民眾關注社會議題,讓更多人了解社會企業的概念;透過工作坊及論壇,連結關心社會企業的創業者;舉辦育成中心,培育新一代創業家。

曾經有讀者看到《社企流》分享《商業周刊》的專欄報導,「英國街友變身最在地的導遊」,覺得非常啟發人心,於是親自去英國體驗街友導覽的活動。回台後,認為台灣也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幫助街友找到謀生技能,著手成立「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致力為街友服務。

「每天製作許多專案文章,很想知道對讀者帶來什麼影響。」總編輯金靖恩認為,街友導覽就是一個實際案例,讀者看到文章受到啟發,並且實際去實行,為台灣帶來改變。

照片

《社企流》藉由舉辦創業營,培育新一代創業家。 圖片來源/社企流

尋求創新跟突破 台灣社企走出國際

《社企流》不斷尋求創新跟突破,今年在行政院的邀請下,在台中舉辦一個大規模的「明日亞洲-二〇一八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超過三十位專業的國際講者齊聚一堂,分享經驗並討論如何促進區域合作,推廣社會企業的概念給更多的民眾認識。陳玟成說:「我們希望透過這些交流跟分享,讓國際經驗可以到台灣,台灣經驗可以到國際。」

此次高峰會議題包含環保、綠能、銀髮、弱勢就業、食農、第三世界等,其中令陳玟成印象深刻的是有關柬埔寨的「幸運小鐵魚」。發表此議題的團隊從柬埔寨人民缺乏鐵質的問題下手,結合當地人民認為會帶來幸運的「魚」,讓柬埔寨人民在煮飯的時候可以將小鐵魚放入熱鍋裡,鐵質便會溶入食物加以吸收,解決柬埔寨人民缺鐵的問題。

陳玟成認為,《社企流》經過多年經驗的洗禮後,已經具有舉辦大規模活動的實力,也有能力將一些較創新的方式或技術帶到國際上,讓台灣社會企業可以走出國際,這也是《社企流》舉辦此次活動的最大目標。

實際採取行動 深耕內容得到更多認同

除了傳遞知識外,實際採取行動一直是《社企流》注重的環節。「像我們除了線上的文章外,也會有很多線下活動的搭配。」編輯李沂霖認為《社企流》是一個把知識跟行動好好整合與分享的地方。

期望能夠永續發展,與社會企業進行專案合作,持續證明《社企流》這個平台是有價值的,才能贏得社會企業的重視,陳玟成認為這是他們必須努力的地方。至於未來有沒有新計劃,陳玟成說:「我們目前還是會繼續深耕內容,希望能夠做出好的專題及活動,持續陪伴社會創業者。」讓更多創業者投入公益,是《社企流》的最大目標。

照片

團隊成員一同為了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社會企業而努力。左為總編輯金靖恩,右為編輯李沂霖。 攝影/許柏蒼

採訪側記

走進《社企流》辦公室,就會發現團隊成員並不多,但是每個成員看起來都十分精明幹練。在受訪過程裡,能從受訪者的談吐中,觀察到他們具有內涵,也十分有想法;同時致力於推廣社會企業,讓社會變得更好,眼光放得非常遠,十分具有理想性。相信《社企流》在這樣的團隊帶領下,會持續發展出更好的成績。

延伸閱讀

熱心社會企業 翻轉大樹社區

新頭殼 媒體的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責任 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