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百年糊紙藝術 手工精細複雜

2019/05/03 12:00
3,328次瀏覽 ・ 1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NS.廟宇拜拜聲

 

標一:百年糊紙藝術 手工精細複雜  

寺廟中虔誠又規律的誦經聲,是許多人信仰的寄託,而紙紮是祭祀儀式常常會使用到的用品。紙紮又叫做糊紙,是中華文化中,歷史悠久的民俗技藝之一。因為不是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的東西,許多民眾對於紙紮文化越來越陌生。

民眾 蕭先生:「紙紮應該是,就是、做一些就是要陰間要祭拜用的。尤其在中南部生活的人、人民,那可能年紀在比較長,四、五十歲以上可能他們還會存有這種文化。」

 

標二: 傳統材料取得不易 訂單少成本重

紙紮過去多用於祈福或祭祀的儀式當中,現在則是偏向喪節專用的物品。不論是紙張的裁切還是黏貼,都要透過老師傅的巧手一點一滴打造。三合院基底,是用手工削製的竹條編織而成。除了生意訂單大量減少,材料的取得也更不容易。

裕興糊紙老闆 王科乾:「離這邊最近的是中和,因為它土地取得不易,因為你要放竹子,要有很大的地方。」

合興糊紙老闆 林我福:「像那人物都要去,叫師父另外訂做,貴很多。以前工錢貴、本錢少,阿現在是本錢跟工錢都一樣貴。」

 

標三:無人接手的藝術 糊紙功夫恐失傳

租金和材料的成本不斷增加,巨大的壓力下,許多糊紙店面被迫關門或搬遷。老店無人接手也是一大問題,但精緻的工藝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練成,傳統又繁雜的工作內容,也不是現代年輕人的選擇。

裕興糊紙老闆 王科乾:「就是說環保的問題,還有金錢上的問題。」

合興糊紙老闆 林我福:「有這個東西人家訂,你做、他學,他才會,如果這個東西沒有人訂,你一輩子都不會。做這個都是以前當學徒下來的,現在我們,大部分都到我們這個年紀而已,再下去都沒有了。」

 

標四:首飾 3C樣樣來 新紙紮打破傳統

精美的項鍊首飾,是紙紮作品的全新樣貌。相較於傳統工藝,價格便宜、體積變小的新紙紮,透過網路行銷和高度仿真的作品,獲得顧客的喜愛。順應時代,紙紮作品現在甚至可以是3C用品。新舊紙紮之間都需要細心雕琢,才能完成讓顧客滿意的作品。

尚荷禮儀專員 沈玫君:「越追求越精緻,那也比較像真實一點,在燒的時候,他也比較能安慰自己一點這樣子。那所以他是不會被取代,只是因為現在政府推行簡葬,那希望簡單、那也環保,所以需求量會降低,但是它是不會被取代的。」

 

標五:結合手做創意 糊紙飛向國外

除了目錄上各式作品,可以讓顧客參考,甚至能提供客製化的選擇,同時傳達最深刻的思念。在2016年,傳統紙紮走出國際,遠赴法國羅浮宮參展。糊紙店開設創意課程,讓小朋友能完成自己的作品。時代的改變會帶走一些傳統,但新血的注入可以讓美麗一直延續下去。

 

採訪撰稿 蔡閔璿

攝影剪輯 張淳瑄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