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拆遷百年古厝 保留閩南文化

2019/05/27 23:31
3,308次瀏覽 ・ 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拆遷百年古厝 保留閩南文化

【記者許沛汶/報導】林安泰古厝是臺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厝之一,同時也是臺灣第一個古建築拆遷的案例。林安泰古厝是由來自福建省安溪縣的林回公先生所興建的閩南式四合院,但民國66年由於道路拓寬,因此將這間古厝遷移至十公里遠的濱江街5號,並於民國75年完工,耗時將近十年才得以將林安泰古厝保留下來,並由民政局接管。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督導 謝志一:

林安泰古厝是據現在歷史推估大概在1783年(興建),到現在已經兩百多年前的時候,在現在的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的地方興建的。在民國75年的時候播遷到現在濱江街的現址,那到現在已經超過三十年的歷史了。民政局在民國89年的時候接管林安泰古厝,那在2010年和2011年配合臺北花博,然後擴建整個庭院,變成現在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旁白:

礙於當年沒有文物資產保存的相關法令,且古厝並未納入古蹟,因此在道路拓寬時,學者們紛紛表示不可拆除建築,最後才以拆遷的方式將其保存下來。也因為林安泰古厝這個案例,才促成了臺灣日後文物資產保存的相關法令的訂定。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督導 謝志一:

過去在臺北市的老家族裡面,有一句話叫作「有安泰厝,沒安泰富。」也就是說你即使非常有錢,你都蓋不出像林安泰古厝這樣的房子。象徵這古宅在過去傳統時代,它非常的重要。那在房子跟都市計畫衝突的時候,因為臺灣沒有文化資產相關的法令,所以最後就用拆遷重建的方式,經過兩次播遷,來到現在林安泰古厝的現址,後來就是由臺北市工務局委託李重耀建築師,進行這個重建的一個過程,然後恢復到它原來古厝原本的樣子。也因為這個林安泰古厝拆遷的運動,所以也有老師曾經提過,林安泰古厝的拆遷促成臺灣在文化資產(法)的這個部分,有一個新的見證跟里程碑。

 

旁白:

對於古厝的拆遷,李重耀建築師最重視組件的完整性以及傳統工法。整個拆遷的過程,建築師都以傳統工法重組,不論是組件或是電路的規劃,目的就是要保留林安泰古厝的完整性。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督導 謝志一:

當時在重新興建的時候,李重耀建築師在他的紀錄建築裡面提到,當時要確認的是兩個部分,一個是組建的完整性,另外一個是傳統的工法。遷建的過程困難度在於它有非常多木構件的原料,所以當年李建築師也是用復舊於舊的方式,雖然是用新的材料,但是讓它感覺起來它像一個傳統的樣子。舊的古宅裡面,它的電路線路其實是非常的複雜,但是他(李重耀)在整理規劃的時候,他都有重新規劃,但是他還是保留它原本傳統的工法,這個是大概在目前為止我們覺得很珍貴(的地方),雖然已經經過三十幾年了,而且李重耀建築師他也過世了,但是他留下來這一套遷建的史料,其實對於林安泰古厝,在106年我們在重新做歷史建物的研究調查的時候,這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旁白:

林安泰古厝目前以觀光和民俗體驗為主軸,每月也經常舉辦不同的活動,希望透過林安泰古厝這個空間,可以提供許多不同的體驗,讓現代人可以體會更多傳統的文化。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督導 謝志一:

那林安泰古厝目前,基本上它最大的屬性是作為觀光遊憩,林安泰古厝從104年,我們也規劃了傳統民俗文化的體驗的一個場域,所以我們希望這個場域,它其實是要被人使用的空間,那除了場域的提供,我們也大約規劃了一般這個休憩的活動,比如說我們在夏天辦納涼音樂會,我們在冬天辦暖冬音樂會,我們也每個月辦民俗的體驗,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空間,去讓現代的孩子可以在這個空間裡面,領略到傳統的文化、傳統的特色、傳統閩南人的生活。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