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七年級生化身挽面達人 施少年郎廟口創業

2009/12/17 17:42
8,154次瀏覽 ・ 4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靜報記者 曾鈺婷/台中報導】來到大甲,不外乎一定要到著名的鎮瀾宮參拜,而在神聖的廟宇周圍,隱含著台灣傳統文化技藝的傳承。七年級生施聖皓靠著一塊香粉、一捲棉線,挽過上萬人的臉龐,過去挽臉給人的印象都是女挽臉師,施聖皓憑著自己的堅持與理想,在大甲廟口的一角,建立自己的一片天。

現年二十七歲的施聖皓,至今挽過上萬人的臉,嘴上咬著棉線一頭,另一頭用雙手拉緊,揮舞著棉線交叉絞動,是他每天工作最重要的一環。「挽面」這項傳統技藝,據說在隋朝的時代就有了,古代的習俗是還沒有出閣的小女孩不可挽面,出嫁後的婦人才能挽面。古時新娘出閣前夕,都要行挽面的修容洗禮,才可「有人緣、得人疼」,帶來好運。

照片

施聖皓表示,早期挽臉是不用收錢的,婦女會在過年、情人節、端午節這三大節日中互相幫忙挽臉,以前的人認為挽臉有除舊布新、去除不好事物的涵義,像是除去脖子後面的毛,可以避免人家在你背後說壞話。

施聖皓在國小畢業升國中的那年暑假,開始接觸挽臉這項傳統技藝。當時他的姐姐已經在從事這項技藝,施聖皓才有機會能學習到。他除了在學校念書外,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習挽臉的技術。不過到了高中,他讀了和本身專業完全無關的電腦修護科系,一直想轉至美容相關科系卻沒有機會,直到畢業後的兩年,他不放棄地開始考美容科系的跨科考,考了兩年才考到建國科技大學第一屆的美容系,繞了一大圈才重新跟美容界接上邊。

施聖皓最早和姐姐開始經營挽臉這個行業,是在大甲鎮瀾宮的後面,就在廟外的榕樹下擺攤做生意。直到前幾年,廟的後方變成停車場後,施聖皓與姊姊被迫遷離,搬到離鎮瀾宮有段距離的文曲路上開設工作坊。

照片

施聖皓說:「講實在話,轉到這邊來,生意真的會不如媽祖廟那附近,現在還是很多人在那做這個行業,其實還是會想回去做,可是現在那邊規劃成要承租店面,考慮經濟問題下,還是只能留在工作坊這裡,地理上的距離和同行的競爭,對生意真的有影響。」

過去挽臉給人的印象都是女性擔任挽臉師,施聖皓在開始起步經營挽臉這項行業時,就遭受到許多挫折。他表示,男生在這個行業很難生存下去,很難去說服別人,因為這個行業大多都是老年人或者婦女在從事,客人看你是個年輕人又是男生,通常都不會想給你拔,人家會懷疑你的技術是不是夠熟練、成熟。他說:「我曾經遇到過好幾次是我幫客人拔好之後,馬上被他們訓話。他們拔完後從椅子上下來,叫我坐上去,開始教我怎麼拔,他們會教我一些小技巧。後來我把這些技巧學到了之後,再運用到我的客人身上。」

照片

施聖皓打破了傳統,在挽臉界中打下立足之地的原因是他從挫敗中學習,運用七年級生自己的方式,結合老顧客們給他的經驗,才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技術。

挽臉這項傳統技藝在大甲鎮瀾宮附近是一種特色,不時可以看到廟口旁有幾家小攤販前掛著挽臉的招牌,而這項技藝在台灣由1999年前後開始興盛,然後又沒落了一段時間,近年來又有逐漸興起的跡象。1999年挽臉的極盛時期,施聖皓曾被各大媒體發掘而大肆報導,他在挽臉界也打下名氣,那幾年的月薪都有三、四萬元。

照片

後來做臉的美容業興起,許多美容師開始宣傳做臉比挽臉好、挽臉會傷皮膚,挽臉開始走下坡。施聖皓感嘆地說:「媒體的力量真的很大,普通民眾的觀點就是媒體一報,大家就一窩蜂地跟進或跟退,當時挽臉業陷入沉寂一片。」

近幾年由於台灣的經濟不景氣,價格低廉的挽臉才又再度受到喜愛。施聖皓說,其實挽臉跟做臉的效果相同,都是在按摩臉部以達到去角質、除汗毛等功能。做臉是高價格的享受,而挽臉最貴也只有三、四百元,「其實做臉和挽臉的差別只在於做臉是躺著,聽著輕柔音樂,很舒服地享受美容師的柔順手藝,而挽臉就是坐在椅子上,抹粉上去、絞到唉唉叫。」

雖然挽臉熱潮再起,但施聖皓說今年還是很差,一方面台灣經濟跌入谷底,他的收入只能勉強餬口。另外一方面,隨著當年媒體報導後,越來越多男性也跟進從事挽臉的工作,他失去了在挽臉界是男性又是年輕人這個獨特性。再加上許多人跟進從事挽臉,分食這塊市場的大餅,錢當然就難賺。

不過,施聖皓樂觀地表示,雖然經濟狀況不穩定,他還是不會放棄挽臉這項傳統技藝,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再回到廟口經營,做到自己不能做了,再傳承下去。他感恩地說:「其實大甲只是個普通的鄉下地方,拜媽祖廟之賜才有這麼多人潮,我們這些周遭的人才得以生存。」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