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峽老街特色藍染文化 保存至今重現生命力
早在清朝末年跟日據時期,三峽老街還叫做三角湧街,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染布業中心,染坊的牌樓立面處處林立,是由先民從中國大陸來台時引進了藍染這項產業技術,但隨著時代演變,化學染料的興起,重創藍染產業的永續發展,消失了約有六十年的時間,而至今三峽老街藍染文化又重新燃起!
甘樂文創活動部專員石采蓉表示:「三峽這個地方早期並沒有藍染這個產業,那是因為我們的先民從中國大陸來到台灣的時候,就發現三峽的山區非常適合種植這個植物,於是呢他們就把這個產業也帶進到我們三峽,藍染這個染料呢早期歐洲地方,其實需求非常大,但是後來因為化學染劑的興起,等於是說天然染液也被衝擊到了,因為化學染畢竟比較快速又便宜。我們的這個藍染後來沒落之後,就消失了大概有六十年的時間。」
在過去人們製產衣服時都需要透過藍草去渲染衣服增添色彩,而藍草在中華文化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在製作過程利用藍草的綠色汁液渲染衣服,再經過空氣氧化後,才會形成藍色的圖騰或樣式點綴衣服,因此藍草出自於荀子勸學篇提到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甘樂文創活動部專員石采蓉表示:「這個植物呢其實大概在我們三峽有三百年的歷史,但是他在中華文化史上,其實有將近三千年的時間,那他其實從一本書過來的,他是在荀子的勸學篇裡面有一句話叫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所以就是藍就是我們藍草的藍,所以他的青色取自於這個藍草,但是他本身是綠色,但他染出來卻比他還要藍。」
藍染文化流傳至今,成為三峽老街的一項藝術特色,許多民眾依然前來甘樂文創體驗DIY製作天然又獨一無二的衣服,藍染文化不受快時尚興起而沒落,依然屹立不搖,保存至今重現生命力!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陳玫璇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