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化的傳統戲曲 從教育中重新認識戲曲之美
傳統戲曲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就是歌仔戲或京劇,不過現在有許多小朋友甚至沒有聽過或看過傳統戲曲。對此,國劇系老師認為,傳統戲曲雖然逐漸沒落,但它的存在必然有它的價值,也希望能透過教育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傳統戲曲。
近年來由於許多西方戲劇及電視劇的興起,導致傳統戲曲逐漸黃昏化,不但有許多傳統戲曲演員跳槽,願意投入到傳統戲曲的學生也逐漸減少。對此,文化大學國劇系老師謝俐瑩提到,雖然傳統戲曲沒落,但它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並且透過教育希望能讓更多人理解戲曲之美。
在這個西方戲劇與偶像劇主宰的時代,越來越少年輕人走向傳統戲曲的道路,謝俐瑩說到近年來國劇系的學生逐年減少。不過她認為雖然傳統戲的新人減少,但若是培養一個學生成為專業傳統戲曲人才,也是不切實際。謝俐瑩表示:「因為你畢業以後沒有這麼多的需求,那我們中國戲劇系最近的學生來源呢,就已經不再限於以前的那種傳統戲曲演員的學生,然後很大一部分就是普通高中生。但是我們在大一的時候普遍還是會給他肢體的訓練,所以我們所用的就是中國傳統戲曲的訓練方法,就是壓腿、耗腿。同時,就是我們也有這個西方戲劇的老師,有帶一些西方戲劇的課,所以我們是中西並重。」
對於傳統戲曲逐漸黃昏化,謝俐瑩認為傳統戲曲本身就有自己的美好的地方與價值,雖然觀眾都是小眾,但是傳統戲曲並不會絕種。謝俐瑩說:「傳統戲曲他本來就有它自己很美好的地方,有它的價值,它絕對不可能絕種。就是我認為,我有這個信心,因為它很美,然後它有很多很珍貴的東西,就是它自己本體就是一個自給自足,就是一個很完美的典藏品了。所以他再怎麼小眾,它也不可能絕跡。」
站在一個戲曲從業人員的角度,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在教育上努力。謝俐瑩提到,喜歡傳統戲曲的人一定會遇到知音,而這個知音就是他們所要培養的,若是更進一步認識傳統戲曲,就會更了解他的特別。謝俐瑩覺得不一定要喜愛,但能夠去了解他的過程與現況,對於傳統戲曲來說就已經足夠。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鄭婷云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