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1)
喜歡就買,流行更買,成了全世界共同的時尚語言。在廉價衣物唾手可得的時代,穿膩就丟,反正回收可再利用便是大眾對待衣物的態度。但你知道衣物的回收再利用率只有1%嗎?位於台北西門快時尚品牌聚集地的「田野間」致力於推廣被人們遺忘的衣物「保養與修繕」概念,使衣物在進入不可/無法保證能循環的回收程序前,能有新生命/更長的壽命。
Bite(1)
重點是你怎麼看待買衣服的這個過程跟概念。到店面可以去試穿摸材質、看材質標、看洗標,那買回來的之後好好保養它。那他有破損或一些故障,你願意找修改的職人去幫你做修復。甚至不穿了之後,你還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去改造它,讓他變成是你生活上可以再利用的東西。
Os(2)
田野間『只教不賣』,老闆認為如果沒有讓消費者理解手邊這些衣服的生產過程及循環歷程,便很容易再落入以『買東西』來解決問題的模式。
因此田野間的舊布再生教學,不僅只著重於製作過程。首先老師會藉由「抽絲剝繭」帶領學員從研讀洗標、認識舊衣材質開始,後續再談創造與運用。使學員更加明白永續衣物做環保背後的理念。
Bite(2)
在我們覺得跟生產者或消費者那邊的溝通還沒有做起來之前,你要消費者去消費一個再生商品來說,其實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所以我們一直還是覺得教育是比較重要的。
學員來到課堂上我們就會讓他先跟自己的衣服道別,然後會先讓他們看一下材質,衣服裡面會有衣標和洗標。然後會讓他們說一下為什麼今天會帶這件衣服來拆解,那他們各自講了這些原因和理由之後,我們才會真的開始動刀下去剪它,那在他拆解的時候他就會認識版型。我們就是覺得這樣的方式是很扎實的,每個人在邊拆解和編織的過程,他們等於就是拆了一件衣服,再重新再把它們織回一間他們需要的東西,在這個過程裡面他們就能更理解到織品對於自己的關聯性是什麼。
Os(3)
從工作室的佈置能發現有很多樣品供學員參考,這樣的巧思就是老闆想讓學生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而非由老師告訴你今天要教什麼。只有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符合自己期待的物品,才能使舊物發揮作用,而非再次淪為廢物。
Bite(3)
把舊衣服改造其實它的範圍很廣,新衣服改造成另外一件衣服也是一種方式。那另外一個部分我們就是說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不是只會用到衣服,還包括配件和一些生活上的小物,那這些都是我們覺得在舊衣改造的部分會一併考慮的地方。舉例來說,我頭上的這個狩獵帽,是我穿的一件十年多的牛仔褲,穿久了磨破之後,我們就把它改造成這個狩獵帽,這樣它就可以停留在我們的身邊很久。那或是上我們課程上面會介紹你的舊衣也可以藉由自由編織的方式改造成生活小物,像是水壺套或是你可以用到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你是需要還是想要,而不是為了多一件衣服,而再去把它變成另外一件衣服,而是把它變成身邊需要的東西。
Os(4)
快時尚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污染源便是染色過程中使用多達八千種的合成化合物。因此有人呼籲回歸最初最天然的植物染,但老闆認為購買意識比選擇染料更為重要。
Bite(4)
我們在消費時的意識很重要,還有消費後我如何去延續它的壽命,這件事情也很重要。其實自己有沒有意識到這件衣服和自己的關聯性,比起說我要去選擇怎樣的染料和怎樣的材質是更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去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的話,其實它就算是天然染或化學染,或是天然纖維或是化學纖維,如果你買的越多,當然背後它消耗的能源就會越大
Os(5)
田野間藉修繕、改造等一系列減廢再生計畫帶領學員把環保節約的觀念牢牢的縫入心中。
生在快時尚的時代,很難抵抗五光十色的誘惑,但想想地球是否也被染上各種化學顏料帶來的疾病呢?購物前不妨再次思考「時尚」的定義,究竟是「時尚」,還是「取代」?我們是需要還是想要呢?
公民記者 譚知行 台北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