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漢法衝突下 原住民狩獵文化傳承困境

2021/05/15 20:00
25,897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NS:獵槍開槍聲音

標一:原住民狩獵文化 源自於日常生活

OS:伸手不見五指的森林中,一道槍聲響起,這裡是南投縣仁愛鄉的卡度部落。布農族獵人Manai開著卡車帶領我們進入部落,城市的身影逐漸消失,視野開始被鬱鬱蔥蔥的大自然給填滿,抬頭看向黃昏的天空,今晚我們將隨獵人進入山林中。

OS:跟著族人走在部落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許多布農族的圖騰佈滿在部落的每個角落,活動中心、校園裡也有許多菱形裝飾,除了圖騰外,可以看到許多畫曆、壁畫上顯示著原住民農忙、狩獵等日常生活,對原住民而言狩獵並非只存在於原住民的特殊慶典裡,而是屬於他們的日常生活。

布農族獵人 黃隆仁 摩錼 Manai:我們原住民就是這樣的生活、工作,打獵是好好的去打,因為要給家裡享用。

標二:神秘狩獵文化 與漢法相衝突

OS:然而在這樣看似一般的日常生活中,2013年7月,王光祿因年邁的母親想吃肉,而上山打獵遭到逮捕的事件,引發台灣各民族對原住民狩獵文化的關注與討論,同時也讓我們驚覺原來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早已經被漢法所限制甚至造成了傷害。今年3月王光祿事件召開言詞辯論,內政部警政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等各地方代表在司法院進行言詞辯論與檢討協調。

台灣狩獵研究會發言人 郭厚志:狩獵是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二十一之一條就是傳統祭儀狩獵,他必須是在狩獵前先申請,那要先申請你要打多少,你要去哪裡打,打幾隻,打什麼,那問題是,你上山前本身就不會知道到說,我今天到底是會碰到什麼,我可以打到幾隻嘛。

OS:即使狩獵文化受到漢法衝擊,原住民也沒有因此而頹靡不振,相反的,英勇的獵人們扛起獵槍在半夜時分進入黑暗的森林中,為族人狩獵獵物。 

標三:原住民狩獵記憶 實踐與傳承

OS:獵人Taukduz說進入山林中要先向祖靈祈求狩獵平安,除了狩獵前的儀式,獵人們需要具備深山裡的知識,因此除了使用槍枝狩獵外,獵人要知道如何利用動物

的聲音、行為來辨認獵物的狀況,並且獵人也要懂得分辨山林中的植物,了解動物的分布地帶等,獵人要比其他人遠遠更熟悉和了解山林。

卡度部落會議主席 石志雄: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山林的知識,過去的打獵不是只有打到獵而已,它是要在整山林,要知道麼生存,要知道,認識這個山林,你要認識你自己的土地,他的土地長了什麼東西,我們可以運用什麼東西,我們怎麼保護他們,這個都是一個山林的知識。

OS:老獵人帶領年輕獵人進入深山中傳授打獵的知識,狩獵文化便是這樣流傳下來的。除了老獵人對年輕獵人的言傳身教外,近年來博物館和獵人學校努力地將原住民文化好好保存,除了文物的保存外,博物館與獵人學校也舉辦了許多活動和夏令營,讓原住民以及想認識狩獵文化的朋友一同參加,認識與學習更多原住民的文化。

順益原住民博物館住任 林威城:去年我們就有規劃跟故宮博物院來一起來合作,那我們就把原住民的狩獵科學的內容,我們把他用科學的方式,來介紹給我們的原住民的小朋友,所以他們來博物館參觀的時候,他們也可以了解到他們原來的傳統弓箭、陷阱,他用了什麼其他槓桿或力距,或其它做功的其他的原理,就可以了解到他們傳統祖先的智慧。

OS:狩獵文化包含狩獵技巧、山林知識以及布農族獵人強調的分享精神,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上山打獵,帶回來的獵物都會與族人一同分享,感謝山林的饋贈。獵人們除了想要將山林的知識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更想要將狩獵文化分享的精神一同傳遞給社會大眾,希望能讓原住民的狩獵文化完整的傳承下去。

南投仁愛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