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漁業永續之路 海洋保育新思維現

2021/12/24 11:10
2,933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標一:全球魚類生態 不停受到人類破壞

OS:

一大清早在屏東東港就有許多漁民,正整裝待發,完成了補破網、添冰、加水就是希望能讓今日的出航滿載而歸。

OS:

但近年來日益加劇的全球暖化、魚貨狀況等原因,讓漁民捕魚生活越來越不易 。

BITE漁民 王先生

魚難抓啊 ,對啊,魚價也不會很高啊

BITE漁販 陳小姐

當然有落差,主要就是漁獲量的數量真的少很多

標二:國人識魚知識少 衝擊魚類資源

OS:

在魚類資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台灣人一年吃掉的魚產卻數量相當驚人,海洋生物繁殖下一代敵不過人們下肚的速度,消費者們也可能因不夠了解所購買的魚及缺乏魚類相關知識,而間接造成魚類環境不如以往。

BITE民眾 羅先生

(認識的魚)不見得百分之一百啦 ,不過到傳統市場的話會問一下(這是什麼魚)

BITE民眾 楊小姐

就會比較沒有辦法精確描述說,哪些魚可能會比較含有重金屬之類的

標三:市場魚博士 讓世界看見台灣

OS:

而消費者普遍不識魚及缺乏魚類知識的囧況,魚類專家何宣慶看見了這個問題。跟著鏡頭來到屏東東港,人稱魚博士的他致力於研究魚類長達二十餘年,至今已經發表過大約120種的魚類新物種。即使在一籃一籃散發著濃烈腥臭,沒有價值、遭棄置的下雜魚旁,他也絲毫不嫌苦,甘於忍受這氣味。而魚博士平時也樂於和漁民交流捕魚狀況和漁獲現況,就是希望能讓每條魚被大眾認識,也延續台灣生態物種的多樣性。

NS魚博士與漁民互動交流自然音

(現在的魚多還少)

(少)

(今年很不好啊)

OS:

對海洋滿懷熱情的他,是否曾經感到辛苦,又為何能保持熱情,他笑著這樣回答

BITE魚博士 何宣慶

辛苦不會,其實一般來講是這樣子,你喜歡做的事情你就不覺得辛苦,或是它再怎麼辛苦,你都覺得有樂趣在裡面,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每天都可以找到新的東西,然後我們台灣的多樣性本來就很高,所以就越來越有興趣

OS:

而魚市場是發現新物種的寶藏之地,不同的魚類在一般的大眾眼裡似乎很難辨別,但看在魚博士眼裡,每條魚身上的任何一絲差異都代表著新的可能。

標四:推動識魚教育 為下一代留住海洋

NS魚博士算魚骨時的聲音

(41)

(42)

(43)

(44)

(45)

(46)

(47)

OS:

同時,何宣慶除了在屏東海生館做學術研究提高未來魚類生態豐富度外,他也身體力行設計一系列海洋教育課程,這一天在高雄,來自南台灣的小朋友們來到旗津,仔細聆聽魚博士的海膽標本講座。

NS魚博士講座介紹音

(要把他保護好喔)

(不然他會碎掉)

OS:

透過講解不同種類的海膽特性,小朋友能夠在講座上實際觀察及觸摸海膽,帶著孩子解開對海洋世界的一切疑問。

NS魚博士介紹海膽音

(海膽的樣式會比較乾淨一點)
(比較漂亮一點)

(不然他上面會有點醜醜的)

NS小朋友海膽標本講座熱情回應音

(有沒有人知道右邊那個是誰)

(皮老闆)

(皮老闆是誰)

BITE魚博士 何宣慶

很長時間我們都希望可以給小朋友一些比較基本的知識,還有讓他們實際可以去觸摸、可以去接觸,那從這中間我們其實也有一點在啟發家長讓他們其實可以從這邊得到更多知識之後呢,當小孩問他問題或者是當他們覺得想要有什麼樣的需求的時候,他們也可以去幫他找到答案。

NS小朋友說海膽標本講座讚音

(海膽教育讚)

BITE參與講座 小朋友

很好玩 ,(學習到)海膽吃那個藻類

標五:發展永續海洋指標 從源頭做起

OS:

除了教育外,產銷履歷也同樣是讓民眾更加認識魚類的方式。社會企業湧升海洋的創辦人徐承堉發現,大眾在購買魚類時,因為不認識魚類,其實很難判斷這條魚對於海洋生態的影響,於是他推動了適合台灣的責任漁業標章,也就是RFI標章,針對水產品的營養階層、資源回復力、瀕危性、生產方式及漁業管理現況這五個指標評分產出1至5分的分數,當分數越低,則對永續海洋越加友善,RFI從源頭捕撈到消費者購買,層層把關,讓全民共同來監督。

BITE湧升海洋創辦人 徐承堉

我們沒有辦法讓大家都滿意,但是我們應該可以做到讓大家都知道。它很少在做地產地銷這回事,這個部分反倒是現在的環保標章做不到,每一個供應魚的他有個責任告訴你所有的來源。

標六:消費新趨勢 用吃傳承漁業文化

OS:

消費者可以透過購買具有產銷履歷制度的魚,只要掃QR Code就能完整了解一條魚,從產地、捕撈者、補撈日期到責任漁業指標,鉅細彌遺的公開資訊,讓消費者從日常生活,為海洋永續盡一份心力。

標七:漁業永續發展 政府民間必須攜手

OS:

永續海洋、友善環境這件事也許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但若是能夠落實完善的漁業管理政策,搭配上消費者身體力行購買具產地認證的魚,全民共同擁有海洋保育的新思維,讓我們的下一代看到的魚類不僅限於冷冰冰的標本,而是有權利繼續享受這片海洋帶給我們的豐富資源。

 

台呼

採訪撰稿 吳宜庭

攝影剪輯 葉思妤

音樂來源 YouTube無版權音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