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誰說這是玩笑?--對謊言的質疑 文/晨星

2007/09/19 19:45
2,036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誰說這是玩笑?--對謊言的質疑 文/晨星

=====

  上學時經過火車站時,恰好碰到了A君。收假初返,兩人倒是沒有什麼玩心,畢竟高三了,壓在肩頭上的是無息的焦慮。除了三五閒聊外,還討論到某件活動, 我有些輕浮地說了一句:「聽說參加這個有錢拿呢!有南部的朋友跟我說了。」不料這話題引起了太大的波浪,A君的回語竟像是憤怒的巨浪:「我討厭這種說法, 你親眼看到、碰見了嗎?隨口亂扯誰都會,這些謠言就是這樣產生的!」我緘口不答。雖然沉默並未長久籠罩,我們很快地換了個輕鬆的主題,但這件事卻讓我整個 上午心神不寧。

  曾讀過一本書,有關人類心理學的,寫到了當謊言或堅信的事情被他人戳破時,人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替自己找藉口。裡頭記載了有名的實驗:把人類左腦和右腦 的連結切斷,由於兩者分別掌管語言與情感,當被實驗者看到一張逗趣的圖片而開心的笑時,科學家問:「你為什麼笑?」那人卻不知所云地回答:「你今天的領帶 好好笑喔!」儘管我的腦袋仍完好如初,並未經歷任何人工處理,但此刻我居然不由自主地想找千萬個理由反駁他--提供這情報的可是很可靠的人,而且不只一人 如此說,加上比對說法後也完全吻合--但他說的沒錯,我沒有親眼看到,不能斷定就是真的。

  應該說,就算是我的親身經驗,也不一定是正確的。A君的發言或許偏激,不帶有任何婉轉與討論的餘地,但他的批判與質疑精神是正確的。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角度總會有不同看法,舉那件活動為例子,也與我們會猜測,發獎金給參加者是有不良企圖,但若那只是單純的車馬費,或者施放金錢的並 非是主辦單位呢?更甚者是所有人都被騙了,其實這是一場陰謀論的鬥局,我們不過是一苗小火種。但要記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況是除了我之外,還有無數 個人也對同樣的事情虛妄地相信並且扭曲呢?

  近來學校也發生不少事情。以前深受學生喜愛,但作風強硬的老校長退休了,接任的是一名來自馬祖的熱誠教育家。他擁有高遠的情操和理想,每回校務會議和 朝會時總會舉兩個以上,令人想打呵欠的範例,諸如「我以前在XX學校的XX老師如何如何......」、「我小的時候......」他的行事風格並不討 喜,學生們的反應自然冷淡,但有時卻變得過燒了。一旦發生任何問題,就會把過錯推到校長身上。難道他真有如此大的通天本領,將一所公立高中作為他的教育理 念實驗品?

  或許他談話態度是太過高遠,讓人抓不著重心;或許他常常不按牌理出牌,將許多優良的傳統刪改了;或許他有時會獨斷地,不知會老師與經過民主投票後就實 行政見。學生說,為什麼晚自習不能留在班上,非得要去擁擠的K書中心?為什麼電費和重修費會超收?更誇張地,還謠傳今年運動會的煙火表演將會取消。再者, 今日收到的情報,過去只要該班級大學升學率百分之百,導師就可領取獎金若干,但近日有縮減經費的消息,想不到,每位三年級導師能得到的獎金都少了一個零。

  學生們的怒火總是不可遏阻的,衝動且富有年輕人的快、狠、準--鑽漏洞和挑毛病「快」、批評和攻訐總是不留情面的「狠」、排除一切解釋並堅持看法、直 接切入核心大吵特吵的「準」。以訛傳訛後,只差無人揭竿起義,要來場校內倒校長遊行了。許多老師也在課堂上表明立場,只有少數師長會記得提醒眾人要明斷是 非。大環境總是可怕的,我們總是太容易隨風亂舞,別人喊什麼我們就喊什麼。

  有誰會記得:晚自習的應變方案,是由提出節省資源、維護學生安全的一派老師提出且支持的?錢的確是超收,但每年分配的總電量額度是固定的,超過得繳交 罰金,而且誰說那些多餘的錢並非用於行政與建設,而是進了某些人的口袋?煙火取消和校長有絕對的權威關係麼,我所知的說法就有好幾種,而且大家似乎都忘 了,去年有人不顧安全,在後門私自施放大型煙火?再者,那些給導師的鼓勵金乃是由家長會支出,如果大家的錢包都縮水,餵飽自己都來不及,誰還會在這個大學 升學率標高的時代,花錢在這上頭?

  只能說,學生有學生的考量,老師有老師的考量,校方也有校方的考量。我不否認自己對某些人事物也很有意見,甚至曾公開表態不喜歡校長的某些作為,但只是因為衝動和偏私,就要把問題通通塞到他頭上?

  回到開頭,假設我和A君爭論過後不了了之,我又對其他人說同樣的話,而且捏造了一些假情報或證據,造成假消息的流傳呢?這就好比四、五年前有人在網路匿名討論版發了篇「校長貪污」的抗議文後,大家都跟著喊貪污了......但證據在哪?

  也許一些狂熱的信仰就是這樣來的,我們總是確信著某樣事物,就無意間把它給標籤化了,好或壞,都是大家在說,都是媒體在說。如果全世界的記者和報社都在造假,那恐怕從此世界上的真相就會瀕臨絕跡。

  誰說這是玩笑了?這難道能一笑置之嗎?

2006-10-11 By 晨星

=====

正題:

  這是我半年以前所寫的一篇文章,請跟我同校的朋友不要爭辯文章內的事件或人物(這已超過時效且偏離主題)。會貼出此文,主要是回應我於DUST〈行動者的反思〉中的發言:

引用:
作者: 幻影‧晨星
「破壞」和「建設」似乎是相對的,但兩者卻不可缺其一。我們以行動者的身分去爭取改革、實踐的可能性,但就如同龍應台在《百年思索》中提到的,抗爭過後的後續作業呢?DUST提到的部份,恰好反映目前學生校內抗爭最常出現的問題。

首先,學生為了維護自身權益,進而形成團體共同的訴求,此時校方會以種種理由阻擋,在學生方的眼裡看來只是校方老古板不肯變通,但鮮少有人會正視其背後的意涵。任何改變都要付出代價,盡管相對看來,那些改變對我們而言是極有益的,卻容易忽略延續的問題發展。

在造成此現象的最大因素,包含了DUST提到的參與者本身的目的,以及許多人會「人云亦云」( 我想這一點大家都難以避免 ) ,無形中又使情勢朝歪斜的方向傾滅。

「要非常之建設,必須先以非常之破壞」反過來看這句話,似也亦然。

思考和行動,以及行動後會碰到的障礙與難題,這是我們不斷嘗試挑戰也飽受失敗的課題。即使無法直接得到最真切的答案,我們又該如何時時保持理性的質疑,以免使自己掉入謠言之中,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呢?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見解。 :)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